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青春智慧“驻”古村 设计巧思“赋”茶乡——“青春桐木”茶村农家创意设计工作营侧记

  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23日电(张丽君 林李冰)7月14日至23日,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区星村镇桐木村迎来一群特殊的“新村民”——来自同济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理工大学的58名师生。师生们在此开展“青春桐木”茶村农家创意设计大学生暑期工作营,他们背着测绘工具穿梭于茶山农舍,为44户茶农院落定制专属改造方案。

  7月14日,来自5所高校的58名师生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桐木村。开展“青春桐木”工作营活动。南平团市委供图
7月14日,来自5所高校的58名师生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桐木村。开展“青春桐木”工作营活动。南平团市委供图

  国家公园核心区的桐木村,是世界红茶发源地,肩负生态保护与文化遗产传承双重使命。“设计要守护生态高地,实现‘三生融合’。”同济大学教授杨贵庆的话点明核心,“这是学子与乡村的双向成长。”

  十天里,三港老巷、江墩茶园等处成了“设计战场”。活动采用“一户一设计师一服务组”模式,学生扛梯丈量、跟随着茶农识茶青,笔记本记满村民诉求:王大伯想在家制茶迎客,李阿姨希望保留老屋木架改民宿。巧思随之而生:可折叠晾茶架、老房通风采光优化、院落功能分区规划等方案,兼顾实用与创意。

  7月22日的评审会像“村民点将台”,44份设计接受审视,村民手握15票投票。“老房变漂亮了,柴火间成了书房!”村民陈爱娣为自家方案点赞。最终,同济大学张伊萱的《茶煨木新》获“青春桐木奖”和最受村民欢迎奖,其设计尊重原有肌理,联动茶厂与小屋空间,获广泛认可。

  对学子而言,这是“大地课堂”。“非遗奇妙夜”“星光联欢会”让他们体验茶艺、剪纸等非遗,品尝传统美食,汲取文化养分。厦门大学教师张喆涵坦言,学生不仅精进技艺,更坚定了乡村建设志向。

  结营仪式上,“青春桐木”高校乡建联盟成立,五校与桐木村建立长效合作。福建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房地产管理处副处长、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驻村第一书记林小涛认为,此举实践了“地方出题、高校接题、人才答题”模式,探索出保护与发展新路径。南平团市委书记张嘉明表示,将加速成果转化,构建良性生态,期待更多青年成为“乡村主理人”。

  工作营落幕,却是“和美桐木”建设新起点。44份蓝图播下“和美”种子,随着联盟耕耘,承载多重之美的桐木,将为乡村建设提供借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