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1日电(叶艺琳 谢玉丽 陈淼)五一假期已经到来,福建的天气会开启怎样的“晴雨盲盒”模式?点开福建气象公众号,每天及时更新的推文传递着最新动态:“暖热升级气温30℃+,五一假期雨多晴少”“五一假期有晴有雨,前期适宜出行,4-5日雨势较明显”……在这些气象讯息背后,是一群以初心迎接风雨挑战、用匠心打磨精准预报的气象工作者。他们日夜坚守岗位,在数据的海洋里破浪前行,守护着万家出行平安,为八闽大地构筑起坚实的防灾减灾安全屏障。而始终对天气预报事业满怀热忱、潜心钻研的吴启树,正是这群坚守者的典型代表。

吴启树作为福建省气象局国家级首席预报员、正研级高级工程师,荣誉等身。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全国智能预报技术方法交流大赛5个项次一等奖,5次获评“全国优秀值班预报员”,5次在全国天气预报技能竞赛中获三等奖及以上,两次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并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
日前,吴启树又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这份荣誉于他而言,既是对过往成绩的肯定,更是激励他继续前行的动力。“100%准确或许遥不可及,但我们可以不断靠近,把防灾减灾的‘安全网’编织得更加细密。”吴启树坚定地说。
雨夜伏笔:一场小雨叩开气象之门
“填报高考志愿的前一晚,散步时下了点小雨,广播里正在报天气,觉得气象也很有意思,便作为参考志愿报了上去,没想到竟意外中奖。”当被问及如何踏上气象之路,吴启树的思绪回到33年前的雨夜。“夏季午后的雷阵雨为何方向不定?台风从何而来,又为何威力巨大?”这些少年时代的疑问,如同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1996年,从成都气象学院(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毕业后,吴启树一头扎进福建省气象局预报岗位。当时,气象监测手段有限,预报准确率常被调侃为“抽签”。夜间值班时,若预报的雨迟迟未下,他便满心忧虑,总担心是不是自己把天气系统报太强了。但他始终坚信“天气变幻莫测,科学规律有迹可循”,凭借“每一次误差都是进步契机”的信念,就这样,他在一线坚守29年,从青涩预报员成长为国家级首席预报员。

技术突围:从“站点”到“格点”的精准跨越
2013年,福建启动精细化气象格点预报业务建设。2015年,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在福建举办,这成为吴启树技术突破的关键契机。面对全省10个赛区、数十个室外场馆的复杂天气精细化预报需求,他带领团队日夜攻关,研发出逐小时、多要素的多场馆精细化预报服务产品(FZ-ecmos),高温平均绝对误差低于0.9℃,晴雨准确率达90%以上。这一成果迅速推广至全省预报业务,并催生了第一代“福建OTS算法”。
此后,他持续优化算法,将预报精度从全省1000多个站点细化到十多万个公里级格点。针对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复杂地形,团队创新开发出最优TS评分降水算法、降水分级集成技术等,使暴雨预报准确率跃居全国前列。2024年台风“格美”来袭时,吴启树及团队自主研发的福建省精细化气象要素客观预报系统(FZMOS2.0)、极速外推定量预报产品(FJEEP)等智能网格预报产品表现出色,实现降水、温度、大风等气象要素的客观预报,0—2小时短时临近预报的自动化、逐5分钟滚动式更新,为防灾减灾提供了高效稳定的技术支撑。
匠心淬炼:百次调试铸就“气象利器”
在省气象台高级工程师韩美眼中,吴启树对算法的钻研充满耐心、细心与恒心。“每一个算法的背后都需要不断地调试参数、修改细节,在反复的比对中找出最优的方案。而每一个投入业务应用的算法背后是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尝试。”韩美感慨,经常在周末和下班时间都能看到他来单位看数据。
以气温预报为例,吴启树带头攻克了准对称滑动训练期取样技术、昼夜分离订正算法、多模式最优动态权重集成算法等,弥补了传统预报方法对气温季节循环和日变化特征订正不足,在缩小气温平均绝对误差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有效降低了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预报误差。
“预报的准确率总是达不到100%、只能是尽力减少预报与实况的误差,所以每次做预报的时候,不管做得多好,还是有提升空间,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吴启树说。

薪火相传:从“孤勇者”到“领路人”
作为吴启树智能网格预报工作室的领衔人,吴启树将“传帮带”视为重要使命。在省气象台的高级工程师刘德强眼里,吴启树既是他的启蒙老师,也是预报工作的领路人。刘德强至今记得,一次凌晨2点,他发现有25个目标文件缺失,便在群里提醒值班人员注意。不曾想到,在家里收到提醒的吴启树,立即赶到单位处理。
“首席勇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的深深影响着我,他的气象理论知识非常系统和扎实,福建主要的台风、暴雨、强对流个例,他几乎是烂熟于心,也很愿意分享和交流。”刘德强说,特别是平台或系统从无到有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要在实践中不断测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磨合,没有平和的心态、精益求精的精神很难完成。
29年风雨兼程,吴启树用青春诠释气象人的担当。如今,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不断成长,他也从独自探索的“孤勇者”,蜕变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领路人”,以实际行动传承气象精神,照亮团队后辈前行之路,携手为八闽大地织密防灾减灾“安全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