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1日电(陈蒸 陈德钧 洪翠同)近日,国网福州供电公司鼓楼供电分部五级职员、坊巷供电站站长黄颂参加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荣膺“全国劳动模范”,接受大会表彰。
1995年,黄颂从部队退伍后,进入福州电业局,成为一名电力工人,负责鼓楼区配电网的运维检修工作,一干就是30年,累计完成4万余次抢修保电任务,推广16项经验做法,累计帮助785人次,用责任和担当点亮每一盏灯。多年来,黄颂先后获评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福建省劳动模范、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团队获评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百佳班组,国家电网福建电力“双满意”(福州黄颂)共产党员服务队获评国家电网公司金牌共产党员服务队等集体荣誉。
点亮一盏灯,忠诚担当践初心
从军营到电网,变换的是阵地,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退役三十余年,黄颂将“保家卫国”的军人本色转化为“守护光明”的电力担当。
城中村、老旧小区电力改造,与民生福祉相连,与城市发展相系,是提升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措施。走进福州市华侨新村,杂糅了南洋风貌和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几十栋洋房别墅屹立其中。而在过去,这里道路沿线曾经杆线林立、电线纵横。电力线路与生长过快的树木,容易产生“树线矛盾”,影响电力线路安全运行。

2024年,国网福州供电公司成立华侨新村电力提升改造工作专班,黄颂和同事们历经6个多月,累计拆除7.33千米架空线路,敷设6.27千米电缆,安装73块电表,新增配电变压器容量1890千伏安。改造后,华侨新村全量架空线路全部缆化下地,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安全隐患问题得到根治。
推进老旧小区电力改造在黄颂的工作中屡见不鲜。2023年7月28日,台风“杜苏芮”登陆后,福州日降雨量突破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日降水历史纪录。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导致福州市区内涝严重,鼓楼区高峰小区电房设备存在进水故障,黄颂当即决定进行站房搬迁,通过沟通小区居民、协调相关单位,仅用7小时便完成了搬迁工作,以最快速度恢复供电。
夏秋季节,福州经常遭受强降雨。为保障居民特殊天气用电,2016年起,福州市开始进行地下配电站房搬迁改造。居民因不了解情况,纷纷担心起“下改上”的配电站房电磁辐射、噪声扰民、小区占地等问题。
“大家都觉得这是件好事,但就是推不动。”黄颂深知改造的困难之处。为此,他设身处地为居民开展科普宣讲,推心置腹地一对一交流打消了居民的种种顾虑,同时每天奔波于社区、街道、房管局之间,配合查看站房、选址。从土建施工开始一直到搬迁结束,黄颂每天都到现场跟进。城区之内,数鼓楼区配电站房选址改造的工作任务最艰巨,完成得却最好。
作为国家电网福建电力“双满意”(福州黄颂)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黄颂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优质服务的关键是要让客户满意。”

他时刻关注用户所需、解决用户所急,始终奋战在抢险救灾、重大保电、为民服务最前沿。在电力故障出现最多的台风酷暑天气里,在大家休息放松的节假日里,黄颂总是带头冲锋在一线,把最困难的工作留给自己。入职以来,他参与过保电任务600余次,完成4万多次故障抢修,对辖区内的1035个配电站房、685台环网柜的情况都烂熟于心。每次抢修完成后,他都会习惯性地将故障涉及的每一户都走一遍,确认居民客户是否都恢复了供电,这是因为很多老旧小区开关已经老化,送电时的冲击波有可能会损坏这些开关,他觉得:“总要看到灯亮了才放心!”
除保电外,黄颂还带领班组实施精细化运行维护,在用电负荷密度最大的情况下,实现了“停电时间最短”的好成绩。由他创新总结的“低压路径快速检索法”等16项经验做法得到推广应用,为客户累计节约停电时间2.1万小时。他还带领省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配网低压设备现场信息快速采集等问题,接连斩获了国际发明展银奖、福建省工会五小创新一等奖、国家发明专利等成果。
架起一座桥,为民服务暖人心
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
在服务队首席连心指导员、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获得者、军门社区党委书记林丹同志看来,“三个如何”不仅仅是社区工作要回答的问题,也是各行各业要共同回答的问题。
黄颂与军门社区结缘是在2008年6月。当时,军门社区有5栋老式居民楼,部分老化线路在雨天出现打火情况,于是林丹拨打了黄颂留在社区的电话。当天,黄颂就带领电力雷锋服务队赶来,义务更换了700多米的线路,解除了用电安全隐患。

了解到军门社区的情况后,黄颂暗暗上了心。此后,他每次路过军门社区,都会抽空上门拜访社区的老人,帮助他们检查线路,留下带有联系方式的爱心服务卡,逢年过节也不忘给他们送去生活慰问品。
鼓楼区老旧小区集中,老人较多。80多岁的危依姆是空巢老人,常年独居。在一次上门排查时,黄颂了解到她的情况后主动结对,时常上门照顾老人的生活。老人说:“黄颂就像我亲儿子一样随叫随到,好得没话说。”有呼必应,有难必帮。黄颂连续15年坚持资助多名学子,坚持无偿献血23年,带领共产党员服务队为700余户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低保户等弱势群体建立“爱心档案”。
在鼓楼区杨桥河南社区,这样的暖心事迹也在发生。该社区的主干道路在老旧小区电力改造时遇到很多困难,黄颂了解具体情况后,第一时间带领人员上门服务,帮助社区解决了难题。社区群众把他们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都非常认可黄颂和共产党员服务队,大家商量,这条道路应该以电为名。2021年3月,杨桥河南社区主干道路“电亮杨河”共建路成功揭牌,这件事还被选入省委“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案例集。
“百姓的诉求有些看起来是件小事,可我们的举手之劳对于需要帮助的居民来说却是雪中送炭。”黄颂说。
多年来,黄颂带领共产党员服务队围绕“三个如何”之问,全力实施“连心人”“连心桥”“连心网”三大工程计划,累计完成“电力365”“亮灯行动”等“五个服务”8609人次;与政府部门、供水供气等33家党组织签约,联动绎困46项业务、655人次;主动接入“城市智脑”研判并办结1004 件服务事项,助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多年的基层工作,让黄颂愈发明白自己的岗位职责和社会使命。马鞍墙亮千家灯,榕电光送万户春,27万户居民的盏盏灯光是黄颂永远的牵挂,他用年复一年、风雨无阻的坚守奉献,守护榕城电力之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