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巧解亲戚借贷难题 重铸亲情纽带

  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8日电 (严芊淯)近日,闽清法院白樟法庭依托先行调解机制,成功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该机制快速切入、柔性化解矛盾,有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让司法既有“力度”又显“温度”,同步彰显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据悉,原告张某甲与张某乙乃父子关系,被告吴某则是张某甲的表哥。2019年,被告吴某因生活资金周转之需,向原告张某甲与张某乙借款30000元,并立下借条,约定月利率为1.5%。然而,被告吴某却未能依约按时还本付息。原告张某甲与张某乙多次催讨无果,无奈之下,原告张某甲与张某乙将被告吴某诉至法院。

  当亲情遇上借条:亲戚借贷的两难困局

  在亲戚间的借贷关系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困境。一方面,出借方碍于亲情,即便对方未能按时还款,也往往难以启齿强硬追讨,生怕因钱伤了感情,让彼此陷入尴尬境地;另一方面,借款方可能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还款,却又不知如何向亲戚坦诚说明,导致矛盾在沉默中逐渐累积。原、被告之间的纠纷,正是陷入了这样的情感与经济的双重困境。

  先行调解:矛盾萌芽的“温柔化解”

  案件受理后,法官迅速捕捉到关键细节——原、被告间是亲戚关系。法官深知,若直接进入庭审环节进行双方对峙,也会让这份亲情进入激烈的对抗中。于是,法官依托“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福建”小程序,果断按下先行调解的启动键,在正式开庭前便主动介入纠纷。先行调解的过程中,法官开启“法理破冰+情理融冰”的调解模式,向被告阐明民法典中关于借贷违约的法律后果,同时从亲戚情谊、家族和谐的角度,引导被告积极面对债务问题。经过一下午在小程序上的耐心协商,先行调解恰似一场及时雨,悄然滋润矛盾的土壤,在矛盾激化前筑牢坚固防线,为后续双方心平气和的协商埋下希望种子。

  线上调解:跨越阻碍的“云端握手”

  考虑到被告因地域、时间等因素受限,难以到现场参与调解,法官充分借助“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福建”小程序的视频通话的便捷功能,实现法官与被告“云端面对面”。在连线中,法官再次重申法律的刚性要求,确保被告对拒不还款的法律责任有透彻认知。同时,法官也不忘以温情话语劝诫被告,亲戚间的情谊是弥足珍贵的财富,不应因一时的经济纠纷而受损。这种既坚守法律原则,又饱含人文关怀的调解方式,让被告深切感受到法院解决问题的诚意与决心。经过法官耐心细致的沟通与协调,被告逐渐放下心理包袱,愿意与原告就还款事宜展开积极磋商。双方在“云端”经过多轮友好交流,最终达成了和解共识。调解成功后,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福建”小程序中,当事人通过线上签章的方式,便捷、高效地完成了调解协议的签订。

  创新调解模式:通过科技赋能守护法理和情理

  这起亲戚间借贷纠纷的完美化解,是闽清法院积极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生动缩影。依托“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福建”小程序开展的先行调解与线上调解,这一创新举措,避免了当事人线下奔波,打破诉讼空间壁垒,搭建起一座畅通无阻的沟通桥梁。闽清法院通过这种创新调解模式,不仅高效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在法律的框架内精心呵护了亲情关系,真正做到了既解“诉讼连环扣”,又系“亲情同心结”,更彰显了智慧法院建设在提升司法效率、优化当事人诉讼体验方面的显著成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