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8日电(卢昆佑 费廷晋 邹一涵 孙泽明) 7月4日-7月6日,闽江学院“格物武夷·知行致远”实践队走进武夷山,先后探访紫阳楼、朱子文化园、兴贤书院等文化地标,并围绕“青年赋能朱子文化传播”开展专题座谈,与当地政府、学校、企业和青年代表深入交流,共话当代朱子文化“活化”路径。
探理学之源 承文脉之道
紫阳楼、朱子文化园、兴贤书院、朱子社仓……实践队成员依次踏访朱熹生活、讲学、著述的重要场所,聆听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黄鹤鸣副秘书长讲述朱熹“度量无私本至公,寸心贪得意何穷”的思想精髓,沉浸式感悟朱子理学“格物致知”的智慧内涵。实践队队长卢昆佑表示,此次社会实践让他了解到朱熹的“平易近民,为政之本”的民本思想,引发了他对朱子文化现实价值的思考。

聚青年之力 促文化共鸣
在五夫镇举办的“青年赋能朱子文化传播”主题座谈会上,来自共青团武夷山市委、五夫镇政府、武夷山朱子学校、返乡创业青年与实践队队员齐聚一堂,共话青年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使命与作为。
共青团武夷山市委员会书记何彦偲对实践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指出希望今后能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的交流合作,依托青年群体的传播优势,共同探索朱子文化的创新表达方式,推动朱子文化“走出五夫、走向世界”。闽江学院国际学院党委书记黄晓明在座谈会上介绍了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并表示,希望借此次社会实践契机,与武夷山市在朱子文化传播、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拓展合作机制,发挥青年专业特长和传播优势,共同推动文化自信走深走实。
朱子学校校长林巧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朱子文化“进校园”的生动探索。学校通过营造理学氛围、设置主题课程、举办朱子文化节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朱子,在活动中悟理学”。她坦言,朱子文化内涵深厚、语言古奥,亟需借助青年群体的创新思维和传播能力,打造通俗化、生活化、青年化的表达路径。
返乡青年刘旭春作为“五夫春春”账号创办者,从“拍荷花”讲到“卖荷花”,分享了自己如何将五夫的自然与文化资源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的方式推广出去。他表示:“朱子文化不应只停留在书斋和庙堂,更要走入乡野、融入日常、贴近生活。”
实践队代表就如何利用专业所学,依托短视频讲述朱子文化、如何将理学精神转化为青年语言进行了分享,提出将朱子文化融入实践、融入产品、融入传播矩阵的设想。

青春赓续文脉 创意点亮传承
本次社会实践将行走与思辨融合、实践与创意并举,不仅让青年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朱子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弘扬朱子文化注入了青春动能。未来,实践队将立足专业特长,协助朱子学校创作朱子文化主题动画视频,尝试将朱熹名言、经典场景转化为动画影像;团队还将参与五夫镇“莲蓬音乐节”的活动策划与活动IP设计,探索朱子文化与地方音乐、生态景观的跨界融合,探索“青年+朱子文化”的更多可能,以创新表达推动朱子文化走向大众、走向世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