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侨文化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在厦开幕

  来自中国、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五国的50余位学界、媒体界及企业界代表,共同探讨新时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创新路径。6月28日,由华侨大学主办的“‘侨’见世界:2025侨文化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在厦开幕。

  在研讨会主旨发言环节,多位权威专家围绕新时代侨文化传播的战略价值与实践创新展开深度探讨。

  会议期间,华侨大学还联合多家机构、媒体、科技企业、区县级融媒体中心签署“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产学研联合行动”协议,该行动首批将重点孵化“侨遇”数字科创项目,通过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共建研究平台、培养新生代侨文化讲述人等方式,构建以侨胞为纽带的跨境传播生态链。

  作为深化区域研究的重要载体,由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团队领衔的《媒介东盟》系列丛书项目正式启动,丛书将系统研究东盟区域媒介生态演变与传播机制,构建首个聚焦东盟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体系。

  声音:

  本次侨文化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在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召开的背景下,举办“侨文化周边传播论坛”“数字出版与国际传播论坛”,就如何提升侨文化的周边传播力、全球传播力和影响力等主题展开了多视角、多维度的深入研讨。

  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陆彩荣在主题发言中指出, “周边工作”包括周边外交、周边经济、周边文化和周边传播等。周边传播理论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对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有积极意义。

  北京大学周边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陆地教授在主题发言中说,周边传播理论是求真、向善、择优、趋同的本土理论。其中的“飞地传播”和“三体传播”等原理可以为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提供方法论的启示。

  福建师范大学袁勇麟教授探讨了周边传播视域下马来西亚华人青年的族群认同与建构问题。华侨大学特聘教授、beat365官方网站出版研究院原院长魏玉山就如何构建多渠道、立体化的对外传播渠道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华夏传播研究会会长谢清果教授就如何在历史传承中铸牢海外侨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言献策。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欧明俊教授运用周边传播理论,对如何推动海外侨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出了具体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