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深沪司法所:“三个机制”助推法治乡村建设

  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3日电 今年来,晋江市司法局深沪司法所聚焦“法治乡村建设”目标,创新构建“三个机制”工作体系,推动“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提质增效,为基层治理注入法治动能。

  搭建沟通桥梁: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深沪镇依托村级网格服务网络,织密法律服务“两张网”:一方面,建立覆盖全镇村(居)民的法律服务微信群,实现法律咨询“零时差”响应;另一方面,在各村(社区)规范设置公示栏,公示法律顾问姓名、值班时间等信息,让村民“线上随时问、线下定时见”,确保村民“找得到人、问得清事”。

  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全镇村(社区)法律顾问累计开展驻村服务309余场次,举办“法律大讲堂”109余场次,解答法律咨询1256余件次,审查起草合同87件。如今,“有问题找法顾”已成为基层干部群众的共识。

  联动化解纠纷:情理法融合解民忧

  深沪司法所注重整合调解资源,推动村(社区)调解员与法律顾问形成“乡情疏导+法理支撑”的解纷模式。

  2024年11月,某村发生一起因房屋建设引发的意外受伤纠纷,村委会第一时间邀请法律顾问介入。法顾在详细了解案情后,对事故发生后可能产生的赔偿项目、赔偿金额等进行了严谨细致的计算,并从专业法律角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为调委会后续调解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调解过程中,律师团队向伤者家属详细阐明了该事故在法律上可能产生的后果,既充分保障伤者家属的合法权益,又引导各方理性看待事件,寻求妥善解决方案。

  经过多轮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实现了“调解一案、普法一片”的社会效果。此类案例的成功化解,既彰显了法治的力度,也传递了基层治理的温度。

  严抓效能管理:标准化服务提质增效

  为确保法律服务“精准化、标准化”,深沪司法所制定“三个保证”服务规范:每月至少1次定期驻村服务、每季度至少1次“法律大讲堂”、全天候电话畅通答疑。

  同时,建立“一季度一公示、一考评、一点评”考核机制,通过“顾问自评+群众测评+司法所考评”三维度评价体系,倒逼服务质量提升。

  此外,司法所定期组织村(社区)法律顾问与基层负责人开展座谈,围绕服务模式、履职质量等方面交流研讨,形成“总结—改进—提升”的闭环管理。

  通过“三个机制”的深度实践,深沪司法所不仅打通了法律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更探索出一条“法治、德治、自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路径。下一步,司法所将持续优化服务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