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3日电(张丽君 陈伟)6月的武夷山兴田镇,蝉鸣阵阵。5月底,福建武夷山兴田镇网格长曾建安正蹲在田埂上,和队员仔细查看村民饲养红虫的情况。突然,不远处传来“突突突”的挖掘机轰鸣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曾建安猛地抬头,眼神瞬间警惕起来,巡护经验告诉他,这声音背后可能藏着问题。

“快去看看!”他立即安排巡护员朝着声音的方向跑去。赶到现场时,一台挖掘机正在山坡上挥舞着铁臂,有人为了方便砍竹,正试图私自开辟一条上山的路。新翻起的泥土在阳光下格外刺眼,曾建安快步上前,向当事人了解情况后得知,该行为并未办理任何相关手续。
“同志,这可不行!没经过审批就开路,不仅违反规定,还会破坏山体,引发水土流失!”曾建安严肃又耐心地劝阻道,随后向对方讲解起相关的生态保护规定。在他的劝说下,当事人终于认识到错误,关停了挖掘机,一场可能破坏生态的危机被及时化解。

兴田镇,地处崇阳溪与建溪交汇处,有着“武夷山的南大门”之称。这里不仅有秀美的绿水青山,更承载着古汉城遗址的千年文明,生态保护责任重大。而守护这片土地的队伍中,有一位年轻的“领头雁”——曾建安。
这位1985年出生的年轻人,身上有着多重耀眼的标签:科技特派员、制茶工程师,凭借对茶叶生产加工的钻研,他早已在茶业界小有名气。然而,在2024年9月,他却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人意外的决定——放下熟悉的茶灶,穿上巡护马甲,成为兴田镇“三员合一”的生态巡护网格长。
“这片山水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想把这份绿水青山,原原本本地留给子孙后代。当好生态哨兵,守好绿水青山。”曾建安朴实地说。正是这份对家乡炽热的爱,让他毅然投身生态保护事业。
走马上任后,曾建安就像兴田镇生态的“大家长”。每天,他都会盯着智慧平台,仔细查看14名网格员的实时轨迹,一旦发现异常,立刻打电话核实情况。每周,他雷打不动地组织工作例会,分析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每月,还要参加4到5次属地政府部门组织的培训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在他的带领下,14名生态保护网格员如同14颗坚韧的螺丝钉,牢牢“钉”在各自的网格中。无论烈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他们每天都要在网格内巡视数小时,从路边随意丢弃的垃圾,到山林中可疑的挖掘痕迹,再到河道里的非法采砂行为,任何破坏生态的蛛丝马迹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从2024年9月1日到今年5月14日,兴田镇生态巡护员们累计巡护时长30710小时,总里程176208公里,自行处置事件3485起,与镇里联动处理事件468起。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曾建安和队员们日复一日的坚守,是一位年轻人用青春守护家乡的深情。
如今的兴田镇,环境问题处置快捷高效,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而曾建安和他的队员们,仍在青山绿水间,续写着守护家园的动人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