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25日电 日前,“福建自然资源改革发展”媒体调研行活动走进厦门,深入了解当地如何创新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通过其首创的“5-3-1”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传导体系和“一码关联”自然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自然资源管理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公众权益。
今年,在厦门,新增建设项目中的每一宗土地都有自己唯一、标准的“身份证号”。该“身份证号”不仅囊括了用地预审与选址、土地供应与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竣工验收、不动产权籍调查、不动产登记、批后监管和综合测绘等项目建设全流程,还可以查到这块土地的“前世今生”。
过去,自然资源管理面临诸多挑战,环节众多、部门分散,信息传递受阻、数据重复录入等问题严重影响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破解这一难题,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制订《厦门市自然资源“一码关联”全生命周期创新应用改革实施方案》和《厦门市土地资源“一码关联”实施办法(试行)》,在厦门全面推行建设用地“一码关联”,以具有空间唯一性的“自然资源码”关联土地管理全生命周期,实现信息集成共享和业务高效协同。
“一码即自然资源码,管理的是自然资源全生命周期的业务链条上涉及的所有业务。实行源头赋码、业务全流程关联”据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调查登记处处长蔡冠青介绍,在项目策划生成阶段,依据不动产单元代码编制规则,为每一宗地编制“自然资源码”,作为其空间身份证。
在厦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曾经需要若干个月甚至近半年才能完成项目策划到审查的工作,现在项目一旦已在储备库中,1个月内基本可以完成要素保障工作,确保项目的实施计划能够适应城市快速发展变化的需求并及时落地。
这一变化得益于厦门在全国首创“5-3-1”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传导体系,即“五年近期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实施计划”的规划实施传导架构。其中,“5”年近期规划是近五年空间发展的顶层设计,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目标为指导,重点落实总体规划的阶段安排。“3”年行动计划突出规划引领,落实上位规划与政府重大战略决策,明确近三年实施目标、重点任务、重点片区及重点设施实施指引。“1”年年度实施计划与三年行动计划同步编制,主要分解年度指标,确定全市和各区的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并策划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项目。
据厦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详细规划处处长翁芳玲介绍,这一体系强调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有效衔接。一方面,通过落实上位规划和政府重大战略决策,结合现状问题评估,提出实施目标和重点任务,落实各类实施指引,按照时间顺序策划不同周期的规划和计划,保障项目用地空间和要素。另一方面,以5年为大循环周期、3年、年度作为小循环周期,滚动编制行动计划,将长远谋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实现各类规划、计划的共同谋划与编制。
为保障“5-3-1”实施传导体系顺利实施,厦门构建了一系列实施机制。出台《关于完善“5-3-1”规划实施传导体系的实施方案》,建立项目全链条管理机制,将规划策划、要素保障、土地征收等多项工作统筹起来。同时,依托“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实现对项目从“储备—生成—审批—批后监管”的全过程跟踪管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