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24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华侨首席代表陈嘉庚用闽南话直抒心声:“我们海外华侨一向热爱祖国,对于祖国前途抱有很大的期待。”“海外华侨已成为全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成员。”
为什么用闽南话发言呢?
原来,祖籍福建的陈嘉庚,多年漂泊海外,并不会讲普通话。当他收到毛主席邀请参加新政协会议的电报,除了自谦“政治门外汉”,也很顾虑自己“国语不通”。回国后,嘉庚先生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老朋友的热情接待,周总理为此特别提议可请同为爱国侨领的庄明理代为翻译。“心通胜于言通”,在大家的鼓励劝说下,嘉庚先生打消了顾虑。在新政协筹备会上发言时,相伴回国的庄先生就站在他身边向全场翻译。
在嘉庚先生回国的护照上,英文名“TANKAHKEE”用的就是闽南话的谐音。今天,新加坡有个地铁站被命名为陈嘉庚站,也可以听到清晰的闽南话报站。
小知识:闽南话与客家话、福州话、莆仙话一样,都是福建的方言,都是“古汉语的活化石”,也是情系着台湾同胞和海外闽籍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