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三明市积极防御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工作侧记

  这是一场来势汹汹的大战,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大考。

  6月9日至18日,今年入汛以来最强的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侵袭三明市。此次暴雨过程综合强度、持续时间、最大过程降水量均列1961年以来第3位,全市所有乡镇(街道)过程降水量均超过100毫米。

  面对这场过程雨量大、暴雨强度强、影响范围广、致灾风险高的防汛硬仗,三明全市上下始终立足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落细落实各项防御措施,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科学决策 精准调度

  汛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三明全民动员、全员上阵、全域作战,全力打好防汛防暴雨主动仗。

  以身作则、以上率下。6月9日,三明市气象部门发布暴雨预警Ⅳ级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时间对防汛防暴雨工作作出指示。6月13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应急响应,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赴市防指,详细了解雨情、水情及未来一段时间天气变化情况,会商研判防御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并视频连线各县(市、区),调度部署防范工作重点。

  基层情况怎样?群众转移了没有?应急处置如何?……市领导时时牵挂在心,并深入受灾较重的地区现场察看汛情,研判形势、分析局面,对防汛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调度。

  泰宁县下渠镇受强降水影响,24小时最大降雨量达267.1毫米。市领导深入泰宁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下渠镇集镇和宁路村,详细了解雨情水情、隐患排查、人员转移、值班值守等情况,督导检查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将乐县城区水位不断上涨,市领导深入当地防汛指挥中心、气象局、水南排涝站以及城区低洼地带实地察看灾情,并与瞬时雨量较大的白莲、余坊、万全等乡镇视频连线,点对点指导防御工作。

  凡事预则立,防汛亦如此。市政府分管领导先后16次召开会商部署会,并坐镇市防指调度指挥,组织气象、水文、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滚动会商,调度泰宁、将乐、建宁等防御重点区域,督促提醒落实防范措施。市防指下发文件10份、工作提示函9份,组建指挥协调及监测预报组、抢险救援组、综合保障组、宣传报道组、灾评救助组等5个防汛专项小组,分工协作抓好落实。

  有力的组织领导、科学的决策部署、精准的调度指挥,为全市做好防汛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成为了打好这场战役的“最强大脑”。

  群策群力 众志成城

  响鼓重槌,号令如山。面对暴雨倾盆,应急、气象、水利、水文、公安、交通、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日夜坚守在防汛第一线,强化沟通协调,迅速部署行动,凝聚起防汛工作的强大合力。

  安砂水库、池潭水库是三明市沙溪流域、金溪流域的龙头水库,事关三元城区、将乐城区安危。6月13日,水库调度专家组进驻市防指,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共商调度方案,充分发挥龙头水库削峰、错峰作用,始终将安砂水库和池潭水库的水位控制在汛限水位以下。

  强降雨后,土壤含水量饱和、河流底水升高等状况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全市各级各部门提前下沉干部,加大对重点区域、部位的巡查力度,确保群众该转移的全部转移,坚决防止转移人员擅自回流。全市累计下沉干部3.2万人次,紧急转移2.85万人次。为了妥善安置转移群众,全市开放2300个自然灾害避灾点,并为群众提供基本生活必需品。市应急部门和发改(粮储)部门第一时间调拨棉被、折叠床、帐篷、毛毯、毛巾被、发电机等救灾物资,支援将乐、建宁、泰宁开展应急救助工作,让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干净水喝、有医疗保障。

  及时高效的预警预报,能够让防汛抢险“耳聪目明”。三明市积极运用突发强降雨预警响应联动机制,气象、水文、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加强雨情、水情、山洪灾害、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防汛责任人第一时间“叫应”。同时,充分发挥市、县全媒体矩阵,广泛发布预警信息和防御指南,累计发布微信图文、短视频等280余条,覆盖人员逾百万。

  此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中,全市各级各部门将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贯穿始终,做到暴雨不止、检查不停、整改不止。

  ——巡排查地灾点2282处,房前屋后高陡边坡点7285处,处置地质灾害灾情23起。

  ——排查复查各类房屋81107栋,其中易受雨水浸泡房屋2086栋,地灾点房屋4870栋,处置隐患房屋334栋。

  ——每日3次对普通公路开展道路巡查,共排查隐患2601处,处理长深高速B道垄东服务区出口塌方1处。

  ——24家尾矿库排查整改隐患132个,65个指导服务组赴矿山一线帮助企业消除隐患345条,摸排4家危险化学品企业、1307家工贸企业,26家工贸企业采取停产措施。

  ——紧盯境内492座大中小型水库和318座山塘,及时核查水位情况排查隐患4处。

  一组组数据,折射出全市各级各部门的责任与担当,更为守护家园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堤坝。

  图片

  振奋精神 决战决胜

  6月19日,三明市气象台解除“暴雨预警”Ⅲ级。市防指将防暴雨Ⅲ级应急响应调整为Ⅳ级并终止防洪水Ⅳ级应急响应。

  尽管难关已经度过,但此次持续性强降雨还是造成三明市道路溜方落石2398处,交通临时中断117处,移动基站断站369站次,光缆中断286公里,倒断杆367根。全市23047户停电;泰宁、将乐、建宁等地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多发。

  加快灾后重建,再筑美丽家园。全市各级各部门发扬连续作战精神,积极投入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

  在清流,公路部门投入大量人力和机械,及时处置道路溜方、路树倒伏及水过路面等险情,加大隐患点巡查力度,保障群众出行安全、顺畅。

  在明溪,农业农村部门成立“党员助农服务队”,下沉农技人员130多人次,发放防灾减灾宣传单200余份,赠送9.7万元生物农药等病虫害防控应急物资,帮助农户灾后复产工作。

  在建宁,环卫部门派出近200名工人集中清扫泥沙覆盖的道路,卫健部门组织全面消毒工作,已完成消杀1万多平方米,确保灾后无传染性疾病发生。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抢修道路溜方落石2398处,过水路面87处;派出技术人员到一线指导农业生产工作,指导企业274家,种植、养殖大户244户;及时处置强降雨导致全市23047户停电,现已全部恢复;投入抢修人员513人次、抢修车辆206台次、发电油机95台次,中断的通信已全部恢复……

  眼下,三明市正加快统计受灾人口、倒损房屋、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市政设施、电力供应等各行业领域受灾情况,统筹谋划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组织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边坡、切坡建房点、在建工程工地、简易工棚、烤烟房、超汛限小水库、山塘等开展巡查排查,强化安全风险管控,避免突发地质灾害;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进农村、进企业、到田间地头,指导灾后农业恢复生产工作,减少农业损失;加快受损房屋修复和农房重建工作,全力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