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江湖救急”要三思 累累账单自买单

  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14日电(程美冬)近年来,信用卡消费在生活中越来越普遍,一些人由于法律意识薄弱或碍于情面,将信用卡出借给亲戚朋友使用,原以为签了借条就高枕无忧,殊不知风险正悄然来袭。近日,永泰法院成功调解一起因信用卡出借引起纠纷的案件。

  多年好友,“江湖救急”出借信用卡

  薛某和钟某系朋友关系。2023年6月9日,钟某因资金周转需要向薛某借款。因两人是多年好友,薛某虽无足够资金,但仍慷慨解囊,出借了自己名下的信用卡供钟某套现使用,额度为20万。出借时,钟某出具《借条》一份,确认向薛某借款200000元,还款日期为2023年9月9日;同年7月21日,钟某再次向薛某出具《借条》,确认借款金额为200000元,还款日期为2023年9月8日,月利率为2%,双方约定以钟某的房产进行抵押,但未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借款不还,兄弟翻脸对簿公堂

  出借后,钟某持有薛某的信用卡持续进行消费,并按月向薛某支付信用卡套现金额用于还款。然好景不长,不出数月,钟某便无法按期还款而进行分期。薛某名下的信用卡开始产生逾期利息。薛某得知后,要求钟某还卡,钟某让薛某提高信用卡额度继续套现。刷卡行为还在继续,逾期利息不断产生,当薛某回过神,其已债台高筑,生活也严重受到影响。2023年11月4日,薛某与钟某爆发争吵,钟某将该张信用卡归还给薛某,二人“绝交”。然信用卡虽还,账单未清。薛某每月需要偿还的信用卡账单逾期本息1万多,其多次向钟某催讨,但是钟某均拒绝会面,并以经济困难为由让薛某自己想办法先解决。无奈,薛某收集相关证据后诉至法院,要求钟某偿还17万元及出借以来的利息。

  耐心释法,倾力调解挽回情谊

  永泰法院接到此案后,承办法官考虑到薛某、钟某双方系朋友关系,希望能够通过调解的手段化解双方矛盾。在调解过程中,法官认真倾听薛某的陈述,对其立场和困惑进行答疑,并耐心解释现有法律法规,引导其认识到出借信用卡内的额度属于“套现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情形,根据法律规定存在过错,逾期利息、手续费等都需要自行承担。同时,法官还通过电话与钟某进行了沟通,指出钟某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并从“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开展教育引导,努力让钟某理解自己权益和义务,劝解钟某珍惜昔日友情,解薛某当下之忧。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钟某同意向薛某分期返还15万元,且分期的金额足够解决薛某每月的信用卡分期账单。

  法官说法:出借信用卡内的额度属于“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情形,根据法律规定,该合同无效。钟某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而薛某出借自己名下的信用卡存在过错,逾期利息、手续费等都需要自行自担。

  法官提醒:出借信用卡不仅违反了《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且具有极大的风险。因无明确的监督机制督促借卡人按期还款、按正规用途使用,轻则信用卡易被滥用或产生逾期等不良记录,影响出借人的信用评分和未来的贷款申请等金融活动;重则借卡人可能会使用信用卡从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信用卡诈骗、妨害信用卡管理等违法犯罪行为,出借人可能因此被追究刑事责任。

  法官在此提醒大家,不要轻易出借信用卡给他人使用,如果已经出借给他人,请及时收回,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