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月31日电(陈颖诺)近日,顺昌“数智枫桥解纷协同链”启动仪式在富州广场举行。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委书记赵大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纠纷解决智能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廖鸿程,县委副书记、县长谷国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枫桥经验”研究中心主任王孟,副县长、公安局局长柯桦,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甘代兴,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培昌,数智枫桥研究院团队成员,县直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以及各乡镇(街道)相关人员等参加仪式。
顺昌“数智枫桥解纷协同链”旨在通过串联线上线下公检法司、纠纷化解组织、县镇街村基层治理平台、行业监管部门等力量,着力解决预测预警不够及时、预防化解不够协同、工作机制不够闭环、治理责任不够压实等问题,以“全周期、数智化”的方式构建起矛盾纠纷“全景掌控+风险监控+预测预警+分流化解+反哺治理”的闭环治理生态和协同治理体系。
顺昌法院主动拥抱“数智枫桥解纷协同链”应用平台,将“指导调解、诉调对接、司法确认、速裁快审、协助培训、法治宣传”六大职能“嵌入”数智枫桥解纷协同中心,融合推进,互促互提,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真正将治理资源下沉至前端和基层,着力打通能动司法“最后一公里”。
2023年2月,顺昌法院成立诉执源治理团队,秉持“立时协调、即时联动、及时分流、随时处置”工作理念,坚持强基导向,加快对非诉讼纠纷解决的引导分流,鼓励和引导群众选择在诉外解决纠纷,不断加强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明确定位,融入基层有举措。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落到实处,推行“先行调解”模式,加强诉讼案件的诉前调解工作,力求将大量矛盾纠纷止于未发、化于诉前。在登记立案前,征求当事人对于诉前调解的意向;在分流交由特邀调解员调解的同时,团队法官积极参与诉前调解工作;对于调解不成的案件,及时立案审理,做到快审、快结、繁简分流,切实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诉执源团队成立以来,诉前调解案件1200余件、调解成功850余件。
关口前移,司法服务全覆盖。主动延伸服务触角、跟进群众需求,选取事关乡村发展、乡风培育等典型示范案件,在群众家门口、矛盾现场开展巡回审判,邀请司法、综治、村居等工作人员旁听庭审、参与调解,将纠纷调处与示范引领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调解员的法治观念和解纷能力。调解过程中,充分发挥指导人民调解职能作用,指导基层调解组织调解纠纷5次。今年以来,诉执源团队巡回调解37次,占诉前调解成功化解62件的59.67%,实现了“审理一案,带动一片”的良好成效。
分类施策,多元解纷提效能。创新开展“诉前送达起诉状副本+调解建议书”工作模式,引导涉诉当事人正视矛盾纠纷,了解诉讼风险,从诉前送达方面提高诉前调解成功率。自该模式实施以来,妥善化解物业服务合同纠纷300余件,并以诉前终结方式了结,使得大量同类型纠纷案件止于诉前。推行诉前终结确认机制,为当事人省去诉讼成本,实现诉源、执源双源共治。今年来,以诉前终结方式化解物业服务合同、信用卡、小额民间借贷、小额金融借款合同等小额类型化纠纷350余件。
下一步,顺昌法院将继续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顺昌“数智枫桥解纷协同链”,坚持“抓前端、治未病”,扎实推动司法功能与社会功能相融并重,不断探索诉源治理经验模式,在法治化、数智化的轨道上推进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推动纠纷源头解决、综合治理,为数智化“枫桥经验”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法院力量,擘画司法为民新“枫”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