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和慢性病患者群体的不断扩大,人们对专业护工需求不断上升。福建省政协老委员专家组成员陈雨农调研中发现,护工存在上岗门槛低、收费无标准、管理无秩序等问题,他建议通过健全管理机构、建立准入制度,提升护理水平等措施,进一步规范护工管理。
据了解,护工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在医院内为患者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及进行简单基础护理,大部分护工由医院外的第三方公司派出,和医院没有任何劳动合同关系。


陈雨农表示,医院护工行业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规范,导致护工的用工性质、服务质量、收费标准等方面存在混乱现象。护工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一些护工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技能,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一些护工存在与患者或家属发生纠纷的情况,例如护工向患者收取一对一陪护费、实际一人兼管多位患者的情况时有发生。
他提到,一些护工的身份信息不明确,存在流动性大的情况,甚至有些护工会盗取医院物品供自己使用,向家属传递错误医疗信息,引发医患矛盾及医疗纠纷。一些医院与护工中介机构间存在的利益关系。
对此,陈雨农建议,尽快制定出台护工行业管理条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护工的用工性质、服务质量、收费标准等。加强护工的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护工的职业素质和服务质量。
“严格贯彻落实医疗减负的相关政策,精准打击医院与护工中介机构间存在的利益关系。”陈雨农建议,将请护工的费用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陈雨农还建议,建立全省护工平台,加强对护工行业的监管力度。护工由政府委托有关部门考核,持证上岗,根据岗位难度及用工者匿名评分定级定酬。用工者与护工在平台双向评价,差评者平台要及时了解,及时介入。护工多次被投诉并事实确凿者,平台下架其信息;用工者多次被投诉并事实确凿者,平台可将其加入黑名单。(记者 卢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