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2023年海峡两岸中华凤头燕鸥保育交流活动在闽江河口湿地博物馆举行

  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25日电 (记者 李南轩)11月25日,2023年海峡两岸中华凤头燕鸥保育交流暨海峡两岸生态保护融合发展专题培训活动,在福建长乐闽江河口湿地博物馆举行。这是继2023年9月26日闽江河口湿地在江苏盐城举办全球滨海论坛“神话之鸟”保护行动边会之后的又一场盛会。

2023年海峡两岸中华凤头燕鸥保育交流会在福州举行。
2023年海峡两岸中华凤头燕鸥保育交流会在福州举行。中新网记者 李南轩 摄

  中华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rnsteini),又名黑嘴端凤头燕鸥,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种,IUCN红色名录评定为极危(CR)物种。自1863年被命名以来,直到2000年,人们对它仅有6次确切的观察记录,一度以为它已经灭绝,因其行踪莫测,被称为“神话之鸟”。

中华凤头燕鸥 。郑航(摄)主办方 供图
中华凤头燕鸥 。郑航(摄)主办方 供图

  中华凤头燕鸥主要繁殖地在我国浙江、福建、台湾,主要越冬地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而福建和台湾的中华凤头燕鸥属同一种群,马祖燕鸥保护区缺乏大片滩涂,闽江河口湿地缺乏适合繁殖营巢的岛屿,两地条件恰好互补,每年夏季,中华凤头燕鸥往返于福州和马祖,在马祖的无人岛礁营巢繁殖,在闽江河口湿地求偶、戏水等,完成求偶、交配、孵卵、育雏的繁殖过程。

福州闽江河口湿地。中新网记者 李南轩 摄
福州闽江河口湿地。中新网记者 李南轩 摄

  主办方认为,中华凤头燕鸥在维系福州—马祖亲情,推动两岸交流具有积极影响。2004年来,闽江河口湿地为马祖的中华凤头燕鸥繁殖种群提供稳定栖息、觅食、求偶及育幼场所,也为两岸生物资源的相互关系、发展闽台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

活动现场,各机构专家学者将就中华凤头燕鸥保育工作进行经验分享。
活动现场,各专家学者将就中华凤头燕鸥保育工作进行经验分享。中新网记者 李南轩 摄

  活动现场,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郑航、福建省观鸟协会理事陈劼、浙江自然博物院研究馆员范忠勇、台北市野鸟学会副总干事蒋功国等专家学者作了中华凤头燕鸥保育工作经验分享。

中华凤头燕鸥专题展尽显中华凤头燕鸥可爱的身影。
中华凤头燕鸥专题展尽显中华凤头燕鸥可爱的身影。

  活动最后,两岸在现场共同发布全球中华凤头燕鸥种群数量。经过汇总统计,2023年预计全球中华凤头燕鸥数量为221只,其中成鸟176只,幼鸟45只。活动现场还举办中华凤头燕鸥专题展,尽显中华凤头燕鸥可爱的身影。

  该活动由福州市长乐区人民政府主办,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福建省观鸟会承办,阿拉善SEE八闽项目中心协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