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秋的漳州,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的浪潮火热,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氛围浓烈。漳州产业发展强劲,几个千亿产业集群正加速崛起。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漳州市设立中国—菲律宾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两地园区合作可行性良好,前路的欣欣向荣之景可触可感。连日来,海外华文媒体参访团走进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相关片区,进企业、到车间、访码头,了解示范园区规划,深入感受漳州产业发展的生机活力。
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的建设和持续发展,是菲律宾《商报》编辑陈淳淳此行最关注的内容。在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福之源食品有限公司,她与该公司总经理陈爱明相谈甚欢,详细了解企业生产和出口情况。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的建设为企业带来诸多利好,将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带来更多便利与机遇,陈淳淳认为,中国发展世界有目共睹,海外华文媒体有责任和义务搭桥牵线,让更多海外企业和华侨华人了解中国的市场前景和投资政策,以更好地抓住发展机遇。
在云霄县,5万千瓦渔光互补项目让《非洲时报》记者孙想录眼前一亮。该项目是福建2022年集中式光伏电站首批试点项目之一。“渔光互补”是指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进行鱼虾养殖,光伏阵列还可以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非洲限电、缺电现象普遍,类似‘渔光互补’的项目值得在非洲进行推广。”孙想录表示,将通过宣传报道,推动类似项目在非洲落地。
在古雷开发区,纵横交错的钢铁管道、高耸的塔桥、开足马力的机器,汇聚成厚重的工业气息。古雷的化工产业发展打破了《澳华电视传媒》副总编杨军的认知。在他固有印象里,化工行业是低端、粗放型产业,但古雷开发区的石化产业却实现了绿色、低碳、环保、高端。“古雷石化产业实现了智能化生产,上下游产业链日趋完善。”杨军希望通过他的推介,让更多海外华人了解古雷石化产业,让更多的上下游企业、客商来漳投资建厂。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在东山县旗滨码头、漳州招银港区,塔吊林立、巨轮穿梭进出,一派繁荣景象。位于漳州开发区的威驰腾新能源汽车、豪氏威马(中国)有限公司订单源源不断,一批批新能源电动车、海工装备发往海外市场。漳州企业的发展速度让《阿根廷华人网》总编辑崔明才印象深刻。“威驰腾在短短几年内就把产品销往十几个国家,发展速度非常的快。”崔明才认为,企业发展离不开漳州独特的港口优势和漳州政府营造的良好的营商环境,未来漳州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伫立潮头,漳州扬帆起航,以闽南文化为载体,相信漳州能生动讲好中国故事。”此次的活动让《巴西华人网》总经理邵园园收获颇丰,她相信漳州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她也希望有机会还能来漳州,推介漳州,搭建桥梁,让漳州的文化、投资项目“走出去”,让更多海外的投资项目能落户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