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2月22日电(刘孟晗 钟宏斌) 森林防火是一项系统工程,踏查工作就是实现防火工作“信息化”“数据化”“精细化”的最佳途径。为有效管控野外用火,确保冬春两季森林防火形势稳定,近日,根据上级下发《关于开展全国重点省(区、市)森林草原可燃物踏查的通知》要求,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广东驻防支队河源中队前往河源市梧桐山森林公园、笔架山景区、东源县双江镇、新港镇、涧头镇等地开展可燃物踏查,详细掌握林区内可燃物的种类、分布、载量以及林内重点目标、交通要道和水源分布等情况,确保遇有任务能够第一时间投入战斗,利用有利地形及时扑救。

经踏查,河源市及其周边内植被主要以樟树、杉树、以及人工种植的松柏林为主,林下可燃物载量大,林内枯枝落叶较多,草本植物、低矮灌木丛、藤蔓植物相互交错,加之进山游玩和劳作人员多,火源管控难度大,极易引发森林火灾。


“从无人机拍摄视角看,农林混居,山中有村,林中有地,一旦发生火灾,就有火烧连营的危险……”在东源县双江镇,大队教导员黄敬棋结合无人机勘察结果判断景区防火情况。通过无人机对林区的地形、水源、居住地等进行勘察,一旦发生火情,消防救援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制定方案,高效处置火情。


在辖区踏查过程中,发现在山脚处和山路旁有焚烧过的痕迹及丢弃的烟头,针对此情况,及时与当地相关负责人沟通交流,嘱咐他们要切实督促好各区域人员,严厉打击一切野外违法用火行为,将森林火灾隐患苗头扼杀在摇篮之中。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通过开展可燃物踏查工作,切实摸清了防火形势底数,掌握了第一手战场资料,为下步防火执勤和灭火作战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为圆满完成防火灭火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