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2月28日电(黄艳菲 陈章清)福清法院积极适应新时代社会治理需求,主动融入诉源治理减量工程,始终坚持“靠前”思维,发挥“前哨”功能,筑牢“三道线”,写好“量”上文章,由“灭火”向“防火”转变,促“事后诉”向“事前防”升级,推进基层治理从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
防变量,预防为先,深挖无讼文化
一是夯实无讼之地。联合市司法局授予东瀚镇文山村、江阴镇小麦村、东张镇清源社区“无讼村居示范点”,实现从问题导向到目标导向探索,彰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理念。二是聚焦前瞻治理。建强基层基础,联动全市9个人民法庭、24个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基层解纷力量,建立9个法官社区(村)微信群,集约12家人民调解委员会到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三是抓好前端预防。落实常态化信访接待窗口,推行院长接待日制度,月均接待50余人次。畅通网上申诉平台、12345便民呼叫系统,接访即办、快速响应,站好信访维稳预防岗。
控增量,改堵为疏,培植非诉思维
一是拓展矛盾化解路径。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导诉台,利用“智能+人工”的多元导诉模式,升级导诉配置,强化导诉员工作标准,拓展立案预检、法律咨询、材料收转、调裁分流及诉讼辅助等全方位诉讼服务功能,探索实行调解程序前置。二是创新群众联系载体。打通跨域立案、在线调解、异步审理、远程开庭、电子送达等高效便捷信息化通道,全程全域多元解纷。延伸审判职能,落实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深入到群众有需要的地方分类分级建立有效的源头化解机制。三是提升疏导化解水平。整合各类调解资源,链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及行业调解等多元资源,先后成立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人民调解员工作室,物业、金融等专业调解工作室,并引进律师法律服务工作站,不断提升诉源治理多元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
化存量,标本兼职,力求尚和息争
一是内外合力构筑诉非联动大格局。依靠党委领导,将“福清市一站式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引入诉讼服务中心,联合26家部门制定《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化解联动机制推进福清市一站式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推进将诉非联动等工作纳入综治考评,形成辐射全市的市域治理新模式,诉非联动中心化解各类纠纷658件。二是繁简分流释放诉讼程序高效能。化繁为简打通“梗阻”,推行调解优先、科学分类、诉讼断后机制,实现诉前委派2360件、导诉立案预检8105件、程序繁简分流6403件。化难为易破除“藩篱”,向信息化要效率,立案阶段月均卷宗扫描三千余张,管辖权异议上诉实行“无纸化”电子卷宗移送,电子送达率达80%以上,在线委托鉴定率超90%。化远为近消除“隔阂”,在立案窗口配备满意度二维码扫描评价,12368热线人工服务评价1786次,满意度90%以上。三是专业导向提升纠纷治理精细化。分层递进,走出去,主动对接福清人行,协同30余家金融机构共建金融解纷体系;引进来,挂牌成立全省首家“福建省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驻福清市调解工作室”。分流对接,前端分流金融类案件586件,中端平台化解272件金额1500多万,调解不成的后端及时流转进入诉讼程序,实现全方位对接。分步统筹,规范诉前案件“受理+调解+确认”,诉中类案归口审理,诉后执行分段集约,最大限度实现司法资源优化配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