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28日电(叶艺琳)“今晚我就在社区值班室休息,这样万一有紧急情况,能第一时间到位。”七月的福建,台风频繁来袭。当“丹娜丝”携风带雨抵达福建时,福州市洪山镇大凰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妇联主席黄冬正在值班室有条不紊地安排防汛相关的重点工作——哪些独居老人需要重点关注、哪几处低洼地带易积水、物业应急队伍如何调度……每一项工作规划都清晰详细。
扎根社区工作11年的黄冬,早已习惯在风雨中坚守。也正是这样的坚守,让她逐步成长为居民信赖的“当家人”,在大大小小的社区工作中,她把女性的细腻、坚韧与智慧,写成了温暖人心的治理良方。

从“跨界新人”到“社区专家”:用热爱锚定成长坐标
2014年,福州市首次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从福建警官职业学院毕业、有着文化传媒工作经历的黄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考。600多人竞争70多个岗位,她凭实力成功入选。“刚入职时真没底。当时社区工作队伍偏年长,四五十岁的居多,他们擅长走家串户关注邻里,我们年轻人负责电脑软件操作、整理材料、写函件。这种工作方式的反差,让年轻人能不能在社区扎下根来,成了实实在在的考验。”黄冬说道。
这种“游离感”持续了两三年。而改变就发生在一次次解决居民难题的过程中:关注社区老人实际需求、为失业女性对接岗位、调解邻里漏水纠纷、组织长者学堂及代际互动活动……“社区是一个很好的成长和锻炼的平台,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定位,踏入社区,要明晰自己所想所获。”在黄冬看来,社区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能实实在在改变别人的生活。这份成就感转化为热爱,让她在社区扎下根来,一干就是11年。
如今的她,对社区治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过去社区服务更多依赖情感投入,现在则注重以专业能力做好服务。”黄冬说,“就像这次防台防汛,我们整个响应队伍非常规范,流程和机制都很清晰,物业也能成为高效的应急力量,联动效果特别好。”
面对新就业群体这类新兴需求,黄冬同样以专业思维搭建体系,推行“一阵地、一套表、一封信、一张卡、一支队伍、一套暖心服务包”的“六个一”工作法。比如发现新就业群体停车难问题后,她协调物业划出专属区域,并制作“骑手友好小区地图”标注最优路线,解决电动车停放与物业冲突的问题,“其实只要转变思路,主动服务大家,就能带动多方和谐。”这正是黄冬“从治理到服务”理念的生动实践。

用“绣花功夫”做治理:把每个需求都放在心上
在大凰山社区,“长者食堂”的一菜两价藏着治理智慧。社区老年人刷银龄福卡10元就能吃饱,在满足养老助餐的基础上,再以市场价15元向公众开放,另外通过错峰用餐、承接家宴等模式实现食堂微利运营。“这样既保障老人用餐,又让食堂能良性运转。”黄冬表示,目前,大凰山社区的长者食堂日均服务用餐人数达650人次,真正做到了可持续发展。
这种“精准服务”的思路贯穿在各项工作中。针对双职工家庭的托管难题,黄冬根据居民需求,免费提供场地并引进托管机构,按照市场价的三分之二收费。“最晚可以托管到晚上8点,父母下班来接时,孩子已经吃过晚餐、做完作业了,很省心!”黄冬介绍道。当了解到老人害怕孤单,她便打造长者学堂,开设书法、读书会等系列课程,“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也希望被看到、被肯定,学堂板块的开设能让他们施展才华”。
最令人动容的还是黄冬对于女性群体的关注。社区里有一位母亲长期待业,黄冬得知后不是简单地为她推荐岗位,而是与其先聊家庭、聊特长,发现对方擅长收纳后,便对接家政培训资源,最终帮助她找到合适的工作。“我们做女性工作时,需要给她们赋能,不仅给个人赋能,还要给她们的家庭赋能,找到突破口在哪里。”她牵头成立的社区“茉莉姐姐”调解队,由退休女干部、律师等组成,截至目前已化解20多起女性权益纠纷。
在黄冬的带领下,大凰山社区养老服务成效卓著,2023年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024年度又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以“柔性力量”聚合力:让治理变成温暖的接力
“社区工作就像经营一个大家庭,要传承也要创新。”黄冬告诉记者,接手社区时,前几任书记积累的场地、资金等基础,成了她打造服务综合体的“家底”,而退休的居委会干部们则成了她的“智囊团”。“当年的居委会工作人员退休后,直接转成我们的楼栋长、小区支部书记,继续发光发热,只是角色从工作人员变成了志愿者。”
当前,大凰山社区80%工作人员是女性,她们组成“暖心团”,把家访变成拉家常,把政策宣讲变成贴心提醒。“女同胞在基层工作中有很多优点,情商和共情能力更具优势,跟居民做群众工作时很能拉近距离。”黄冬还建立了“谈心谈话”制度,以便更好地了解每个人的状态,让稳定的团队成为治理的基石。
此外,她还擅长用“软办法”化解硬矛盾。去年11月,一面锦旗送到了黄冬的手中,这是源于她成功调解了一起持续8个月的邻里纠纷。楼上王老先生浇花漏水到楼下吴先生家的阳台,双方各不相让。她没直接评判对错,而是先帮老人找到浇花省力的办法,再请物业铺上吸水垫,最后带着双方围坐一起化解矛盾。最终,握手言和的居民送来锦旗,上面写着“百姓事情真抓实干,服务佳风拍手点赞”,是对她社区治理智慧的认可与肯定。
向“幸福社区”出发:让每个成长都被看见
7月8日上午,大凰山社区正式启动“法治小青苗·青苗成长计划”,开展“小小法治讲解员”培育小组活动。“我们会在暑假期间开展8期课程,让孩子参与到基层治理中,让孩子也一起来讲社区的故事。”黄冬表示,这是一次新的治理尝试,让孩子参与社区建设。
如今,黄冬计划将大凰山社区打造成“儿童友好型社区”。“归属感要从小培养,接下来我们还计划设立‘小小楼栋长’,从孩子‘一米高度’的视角看社区,会有新启发。”黄冬说道。
大凰山社区将迎来成立30周年,黄冬计划邀请前三任书记回来座谈。“每一任书记都有自己的使命:第一任建场地,第二任拓服务,第三任攒资金,我要做的是把这些串起来,把服务做得更细。”她指着规划图,眼里有光,“未来各个领域都要往最高荣誉冲,儿童友好、新业态群体服务等等,让短板变长,齐头并进发展。”
采访尾声,黄冬笑着感慨,“社区工作和经营家庭一样,是传承的过程,都需要用心经营。”在这个温暖的笑容里,有女性的柔软,更有基层治理者的坚定信念——用热爱扎根,用专业深耕,用真心滋养,让每个平凡的日子都充满希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