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22日电(彭思中)大暑时节,骄阳似火,泉州站地表温度已超40℃,候车厅内热浪蒸腾。然而,比烈日更灼热的,是旅客归家的焦心;比暑气更难耐的,是旅途中突发的困境。此刻,泉州站派出所民警如“韦帕”台风带来的及时雨,用高效行动浸润着南来北往的民心,用点滴关怀驱散酷暑带来的烦闷。
“驿路童行”护归途:人海中的“定心丸”
暑运期间,旅客如织,泉州站候车大厅内摩肩接踵。一声带着哭腔的“妈妈!”在嘈杂的人声中显得格外微弱。只见一位约莫三四岁的小女孩,小脸通红挂满汗珠与泪水,惊慌失措地站在人群中四处张望。执勤民警陈祖旺在巡逻中发现后,迅速上前安抚。他立即启动“海丝平安驿站-驿路童行”快速响应机制。一边柔声询问孩子的姓名和父母信息;另一边,信息迅速通过对讲机传达到服务台和各个执勤点。

广播寻人声在候车厅内清晰响起,不到20分钟,焦急万分的父母便气喘吁吁地冲进了服务台。当看到孩子被民警细心照料着,手里还拿着民警递来的糖果时,父亲哽咽着连连道谢:“谢谢警察同志!这大热天的,我们急疯了!‘驿路童行’真是孩子的‘护身符’,有你们在,我们安心!”——暑气蒸腾的人海之中,民警的快速反应和贴心守护,为孩子寻回了依靠,也为整个候车大厅焦灼的氛围注入了一剂清凉的“定心丸”。
“爱心基金”暖人心:风雨中的“遮雨檐”
“韦帕”台风外围云系带来的强降雨导致多趟列车晚点,部分旅客在候车厅里等待着。夜色渐深,疲惫、饥饿和焦躁的情绪开始弥漫。

泉州站派出所利用“爱心基金”应急机制,迅速协调站内便利店,紧急调配了部分餐食饮水。民警们化身“搬运工”,将一瓶瓶清凉解渴的矿泉水、一包包充饥的面包,送到滞留旅客的手中。一位年过六旬、准备返乡探亲的旅客老张,接过民警递来的面包和矿泉水,看着眼前几位民警的警服早已被雨水和汗水浸透,紧紧握着民警的手,眼眶湿润:“这雨大车晚,又饿又困,没想到警察同志还惦记着我们,这暖的不只是肚子,更是心窝子啊!”——风雨交加、行车受阻的困顿时刻,民警们用“爱心基金”汇成的涓涓暖流,如清泉般汩汩而出,精准滴灌,瞬间化解了滞留旅客的饥渴与焦灼,让冰冷的站台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枕戈待旦防风雨:车站平安的“守护石”
台风“韦帕”步步紧逼,预警就是命令。泉州站派出所的民警们深知,保障站区安全、确保旅客顺利出行是当前的头等大事。在高温与风雨夹击下,他们没有丝毫懈怠。民警们争分夺秒地对车站重点部位展开“地毯式”防汛巡查。

站台低洼处、排水沟渠旁,民警陈达栋弯腰仔细检查每一处重点部位,徒手清理可能堵塞的杂物,确保排水畅通无阻;出站通道外,民警杨赫达和同事们合力搬运、堆砌防洪沙袋,筑起一道道坚实屏障——这是一场与时间和风雨的赛跑,民警们用浸透衣衫的汗水,在最前沿筑起了守护车站平安的“铜墙铁壁”,成为旅客安心候车、平安出行最坚实的“守护石”。
烈火见真金,风雨识担当。大暑的“烤”验,台风的“洗礼”,无不映照着泉州站派出所民警们滚烫的初心。在“海丝起点”的泉州站,这抹夏日里的“警蓝”,如“韦帕”带来的及时雨一般,无声浸润着万千旅客的心田,化为守护每一程风雨无阻归途的最坚实、最沁凉的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