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从小说到舞台: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主创对话经典重构

  东南网7月18日讯(本网记者 柳绿)2022年,由上岸LIVE与SGT创制中心联合制作的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以炸裂的舞台能量和深刻的哲学思辨引爆口碑,成为现象级文化事件。这部改编自陀思妥耶夫斯基同名巨著的音乐剧,通过110分钟的高浓度演绎,将原著中关于信仰、自由与人性博弈的永恒命题搬上舞台。近日,该剧主演见面会在厦门举行,揭秘创作背后的思考,并带领观众重新审视这部跨越时空的精神史诗。  

  弑父悬案为表,人性风暴为里

  音乐剧以父亲费尧多尔的死亡为开端,通过四个同父异母儿子之间的冲突,撕开人性深处的懦弱、愤怒与信仰困境。原版导演吴世爀强调:“我们以葬礼为暴风眼,让儿子们的恐惧和欲望在舞台上爆发。”剧中,德米特里的暴烈、伊万的理性崩塌、阿辽沙的神性挣扎以及斯乜尔加科夫的病态扭曲,共同构成一幅极具张力的精神图谱。  

  饰演父亲费尧多尔的演员翟松用“宏观视角”解读角色:“我不仅是鬼魂,更是整个家庭的缩影,甚至以上帝目光审视自己。”他拒绝为角色辩护:“人性本就复杂,无需美化。”而德米特里的扮演者滕春鹏坦言自己与角色“毫不相干”,但通过“过山车式”的情绪爆发,让观众看到这个“无足鸟”对爱的极端渴望。  

  信仰与疯狂的舞台博弈 

  二哥伊万作为全剧最撕裂的角色,其独白《宗教大法官》直指神性与理性的悖论。演员李炜鹏以“审视、思辨、疯狂”三个关键词概括角色:“伊万憎恶父亲,与兄弟的关系充满哲学层面的对抗。”剧中,伊万陷入迷狂的段落通过癫狂的肢体与音乐,将陀翁笔下的精神危机推向极致。  

演员李炜鹏交流演出心得。(东南网记者 柳绿 摄)
演员李炜鹏交流演出心得。(东南网记者 柳绿 摄)

  阿辽沙的扮演者钟嘉诚则聚焦角色的“真实与成长”:“他的信仰并非完美无瑕,而是充满纠结。”一首《衣柜里》揭露其原生家庭创伤,展现“圣徒”面具下的凡人底色。而斯乜尔加科夫的《发作》以高难度抽搐表演和撕裂的唱腔,将边缘人物的痛苦转化为震撼的舞台瞬间,引发观众对“恶之根源”的反思。  

演员翟松分享心得。(东南网记者 柳绿 摄)
演员翟松分享心得。(东南网记者 柳绿 摄)

  舞美与服装:暗黑诗学的当代表达

  舞台中央的棺木成为象征核心,配合红、蓝、白三色灯光,隐喻危险、阴郁与圣洁。舞台侧方的四个独立空间——监狱、写作室、祈祷室与地下室——具象化兄弟们的心理囚笼。演员刘令飞兼任伊万扮演者与服装设计,从欧洲复古市场汲取灵感,还原19世纪俄罗斯风貌的同时,赋予角色更鲜明的现代质感。  

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主演见面会。(东南网记者 柳绿 摄)
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主演见面会。(东南网记者 柳绿 摄)

  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卡拉马佐夫家族的困境仍是今天的困境。”主创团队表示,音乐剧并非简单复刻小说,而是通过唱段重构人物心理,如德米特里的《无足鸟》、阿辽沙的《衣柜里》,让经典文本与当代观众产生情感联结。正如翟松所言:“人性中的光明与阴暗从未改变,我们只是在舞台上放大这种真实。”  

  据悉,该剧已在全国多城巡演,持续引发关于信仰、家庭与自我救赎的热议。这部“吹向灵魂深处的暴风”证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拷问,依然能在这个时代掀起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