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16日电(彭思中)每年盛夏,泉州、晋江数百万务工者的留守子女化身“小候鸟”,踏上动车探亲路。陌生的环境、复杂的流程、潜在风险,牵动着远方父母的心。为弘扬“枫桥经验”,践行为民服务,泉州站派出所创新推出“海丝平安驿站-驿路童行”暑期护航机制,整合警企社力量,打造集“驿站托管、无忧接送、紧急救助、安全守护、平安课堂”于一体的“平安中转港”,让跨越山海的旅途安心又温暖。
小孙女的“平安专列”:警企接力千里无忧
在晋江务工的陈爷爷因工作无法送7岁孙女小玲回宁德老家,焦急中,他看到“驿路童行”无忧接送标识,便带着小玲走进“海丝平安驿站”。

晋江站执勤民警热情接待,详细登记信息后承诺:“您送到车站就好,后续交给我们!”出发当天,民警早早等候。核对信息后,民警牵起小玲的手:“大爷放心!”随即开启“1对1”护送:优先安检、专区候车、引导登车。站台上,民警与乘警、列车长无缝对接,清晰交代情况。“放心!一路特别关注!”列车长郑重承诺。
旅途中,乘警悉心照看小玲。抵近宁德站,乘警护送小玲至车门口。站台上,车站人员已引导接站的奶奶到位。车门开启,三方核验身份,顺利完成跨越260公里的“亲情接力”。陈爷爷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孩子安全到家了!感谢‘驿路童行’!”
“弟弟烫伤了!”:紧急救助争分夺秒
12岁的姐姐小雨带着9岁的弟弟小轩在泉州站候车,准备前往厦门与父母团聚。意外突降:小轩不慎碰翻邻座开水,滚烫的热水泼洒在大腿上!小轩痛得大哭,小雨惊慌失措。

“快找警察!”在旅客的提醒下,小雨拉着弟弟奔向“海丝平安驿站”。“叔叔!救救弟弟!”执勤民警张志恒闻声立即行动。凭借急救经验判断为轻度烫伤后,他一边安抚姐弟“别怕!”,一边启动紧急救助流程,为小轩脱去湿衣、冷水冲洗降温、冷敷伤处并涂抹专用药膏。同时,同事紧急呼叫120并联系车站支援。
民警张志恒全程紧握小轩的手安慰,也肯定小雨:“姐姐做得对!”救护车迅速抵达,民警与医护快速交接,并立即联系小轩父母说明情况、安抚情绪。驿站完备的预案、专业的急救能力和高效联动,为小轩赢得了宝贵的“黄金时间”,有效避免伤情恶化,更温暖了两个孩子受惊的心。
驿站的“心灵摆渡”:照亮归家路
暮色中,民警郑生伟发现14岁女孩小婷蜷缩在角落啜泣,手里攥着皱巴巴的车票。“孩子,怎么了?”她轻声问,将小婷带入驿站。一杯温水,静默陪伴,小婷紧绷的心防渐松。原来,因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缺乏沟通,几句责骂让她冲动买票,欲赴福州见“唯一理解她”的陌生网友。

民警耐心倾听,疏导情绪,温和告知见网友的风险。驿站同步联系上焦急的父母。当父母冲进驿站,看到平安的女儿,所有责备化作拥抱。“驿路童行”的守护不仅在路上,更延伸至家门。面对暑期居家青少年的心理困扰、网络风险,驿站民警化身“知心哥哥姐姐”,联合社区、学校提供心理疏导,搭建亲子沟通桥梁,将平安与关怀从车站延伸至“家门口”。机制运行以来,已成功帮扶7名有情绪波动或离家倾向的青少年。
“海丝连心桥,护童平安路”——泉州站派出所全体民警辅警用行动诠释着对社会的承诺。“驿路童行”机制,这座建立在车站里的“暖心驿站”和“平安桥”,正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坚实有力的守护,铺就“小候鸟”跨省探亲的平安坦途,让每一份思念都能安全抵达,每一次团聚都充满阳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