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林庆清:事业成功不能只靠吃苦耐劳

  【核心启示】积极参与社团,做好海外闽商的“超级联系人”,搭建商贸生态网。

  文/图 余瑞冬

  “只靠吃苦耐劳发不了财,你得有自己的眼光、定位,这很关键。”在异国闯荡多年,加拿大福建社团联合总会主席林庆清用自己稳扎稳打的经历印证了这句话。

  世纪之交 人生转轨

  林庆清老家在福建平潭,在家里排行老幺。学机械工程专业的他在大学毕业后就在福州捧上了“铁饭碗”,可谓一路坦途。

  1999年,考虑到家庭未来发展和对自身更大可能性的追求,在友人机缘巧合的牵线下, 34岁的林庆清顺利申请到了加拿大签证,远渡重洋开启了移民生活。

  这一转身起初并不算华丽。那年初秋,甫抵多伦多的林庆清遭遇了人生第一次大挑战。彼时的华埠通行粤语,存在文化小圈子。对于林庆清而言,求职、租房,步步艰难。好不容易找到餐馆帮厨,切菜、剥虾、包春卷……可缺乏经验的他遇上缺乏耐心的老板,仅干了五天便又失业。谋生的压力让他陷入了彷徨和迷茫,坚持半年后只得打道回乡。

  在福建老家,经朋友指点,林庆清开始试水进出口贸易。2000年秋,他重返多伦多,开始由中国进口食品、家庭用品等,批发给加拿大当地超市。慢慢地,生意又拓展到将加拿大的纸品和金属等输往中国。

  随着经验、人脉和财富逐渐积累,他开始在加拿大这块土地扎稳脚跟。

  长期与超市老板打交道,林庆清已比较熟悉这个零售终端行业。在经营过程中,客户拖款的压力也让他认识到产业链不完整的局限。2007年,他抓住机会进行了又一次关键的转身,加入大多伦多地区一家大型华人连锁超市企业,。

  另辟蹊径 扩张版图

  2010年,林庆清与几位好友决定自立门户,在距多伦多以西约200公里的安大略省伦敦市开设了第一家自己独立运营的超市。

  不同于大多数集中在大多伦多地区的华人超市,林庆清与团队伙伴们的战略是在安大略省西部各个中型城市布点,避开残酷的价格战与无谓的“内卷”消耗,面向多族裔市场拓展更多元的市场空间。

  如今,林庆清与合伙人经营的超市分布在安大略省贵湖(Guelph,又译圭尔夫)、米尔顿、温莎三座城市。为其超市供货的供应商已超过500家。而最近一至三年内,林庆清的超市版图还计划拓展到滑铁卢、伯灵顿等城市。

  在贵湖市的Ethnic(民族)超市,超过5万平方英尺(合逾4640平方米)的空间内,从蔬果鱼肉、点心熟食,到家居杂货,超过3万种商品琳琅满目,不同族群的顾客穿梭其间。这里可以找到中东、印度、东亚、南美、北美等不同地域和族裔的食材。专设的清真肉柜由穆斯林店员负责;另一角,中式烧腊与烤鸭香气四溢。这里的苗圃则有各式盆栽、菜苗。合伙人、店长林季美自信地说,这是当地品种最多、价格最亲民的苗圃。

  虽然管理层和经营者均是华人,但林庆清的超市并非简单地复制“华人货架”,而是根据当地人群构成,有针对性地灵活设计货品结构。这在食物品类、调味品、香料、米面等产品中便可见一斑。

  2011年起,林庆清与“战友”涉足地产,在安大略伦敦市建高层学生公寓。近年,他重心转向商业地产开发,购置地产、农场等。他称,因自身工程机械专业背景,在地产开发领域更有熟悉感。

  充实从容 回馈社区

  作为公司决策者,林庆清如今的工作状态虽忙碌紧张,但不乏从容。在他的办公室里,一台电脑为业务监控中心,从库房到各门店的各类数据及情况均可实时掌握;一面墙上是未来门店布局和地皮建设的规划图。桌上除了一堆资料、文件,还有他冲的一壶大红袍。

  服务社区、回馈社会,是让林庆清忙碌的另一个原因。

  2023年2月,他当选加拿大福建社团联合总会主席。成立于2010年的这个社团现拥有20多个福建籍乡亲的社团组织、各行业5万多名成员。成为这一重要社团的负责人后,原本在社区中相对低调的林庆清更多地现身各类场合,与福建乡亲们积极响应加拿大“排华法”百年反思系列活动,参与驰援甘肃地震赈灾捐款等活动。

  2023年11月,在福州举办的第三届世界闽籍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上,加拿大福建社团联合总会等10家海外闽籍社团获大会颁授“侨社之星”称号。林庆清说,这一殊荣属于所有旅加福建乡亲。

  今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多伦多地区华人团体为此在5月携手编排上演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和平颂》。加拿大福建社团联合总会成为该演出的共同主办方,林庆清则赞助1万加元,成为捐款最多的人士之一。

  少为人知的是,2020年间,温莎的慈善机构为安置更多难民,找到林庆清募捐。他为此捐出了60万加元。

  林庆清说,自己将与加拿大闽籍乡亲们继续发扬团结合作、互助互利精神,帮助新移民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也让下一代了解自己根在何处;同时,加强社团与家乡、社团与社团之间的联络联谊,共促社团繁荣发展。

  闽商精神 正气前行

  光阴如梭。移居加拿大打拼已有四分之一世纪,林庆清有何成功之道?他总结了几点——

  首先是性格与人品。相对直率的人更易聚人气,心术不正者难寻帮手。“我没有花点子,有钱就大家一起赚。”

  其次要有现代的管理思维和开拓精神。只靠吃苦耐劳发不了财,要有自己的眼光和定位。

  还要有前瞻性创意,懂得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趋势。因此,他懂得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

  最后,“一个好汉三个帮”,好的团队同样很关键。

  当然,不能缺少的是与生俱来的“爱拼才会赢”的闽商精神。加拿大福建籍乡亲众多,林庆清说,早年间的福建移民主要从事餐饮、超市、装修几大行业。如今,闽籍乡亲或二代移民已融入加拿大各行各业。

  “福建人抱团,看准的事情就有人响应,不会计较太多。”林庆清说,虽然包括自己的孩子在内,一些闽籍二代华人已进入当地不少大企业工作,但也有一批白手起家的闽籍华人企业家的后代积极投身创业,同样在各自事业中体现出抱团、敢拼的血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