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20日电(黄旭日 王田宾)为提高学校膳食服务质量,提升食堂管理水平,泉州市洛江区坚持以师生需求为导向,构建“非盈利经营+全链条监管”的食堂管理模式,推动学校通过独立核算、成本公示、过敏源定制餐等举措,实现膳食经费“花得明白”、食品安全“管得严格”、师生满意度“提得显著”。
以辖区奕聪中学为例,该校有初中部营养改善自营食堂,有高中部委托经营食堂,一校两种经营模式,学校管理难度大。2024年以来,以“专项整治”为契机,洛江区出台了多项食堂管理制度,学校相应细化管理,并落实到位。
公益为本:非盈利经营筑牢膳食根基
学校将食堂定位为公益性服务设施,坚持“保本零利润”原则,确保每一分钱都用于提升师生的餐饮质量。根据《泉州市奕聪中学学校食堂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学校成立由校领导牵头的“食堂膳管会”,严格禁止挪用、克扣伙食费。通过“明码标价”“最高限价”等措施,确保饭菜价格与成本挂钩。

针对营养改善自营食堂,学校结合政府补贴与学生自缴费用精准规划收支。为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学校建立了一套严密的成本管理体系,通过源头控价、集体采购、精准配餐等方式,实现成本管控下的营养升级。食堂经费如有剩余,则不定期为全校师生加餐,免费提供水果、酸奶、牛肉、排骨汤等高蛋白质健康食物,力求在有限的资源下,为学生提供质量上乘、营养均衡的膳食服务。
透明账本:从“一支笔审批”到“一月一公示”
学校食堂实行“独立账户+专人专管”模式,所有消费通过刷脸支付直接进入学校账户,杜绝现金交易。在资金监管上,严格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重大开支和重要的经济事项决策需经党总支或校务会集体决策,并接受膳管会监督。
财务核算组每日核对采购单据,按月公布膳食收支账目并提交财务报告及分析报告,主动接受校内外监督,确保数据真实、流程规范。所有账目手续完备,会计档案完整可查,资金流向透明可查。

安全护航:从食材到餐桌的全链条保障
学校设立食品安全管理岗位,按要求配备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实现双“安全员”制度,并每月召开食品安全“月调度”会议,总结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各个环节的把控,学校从食材采购源头的严格筛选,到加工过程的规范操作,再到储存环境的卫生保障都采取了严格的措施,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有记录、有签字、有整改,为师生的饮食安全保驾护航;成立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让家长积极参与食堂管理和监督。

此外,学校组织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活动,通过模拟场景,通过各部门协同处置食品安全能力。学校还定期开展学生过敏源调查,为过敏学生提供定制餐食,并在菜单标注过敏原信息,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师生共治:满意度测评驱动服务升级
为了精准把握师生诉求,实实在在解决师生急难愁盼事,学校设立校长信箱,一旦接到反馈问题,第一时间安排专人负责跟踪处理,并及时进行回访,形成闭环管理。学校定期开展师生就餐满意度调查,广泛收集师生意见,并纳入食堂考核体系,师生反映的问题需限期整改。对于考核不达标的管理团队,学校则启动退出机制,倒逼服务质量提升。
2025年春季学期数据显示,奕聪中学食堂师生满意度达92%,营养餐经费结余全部反哺加餐,惠及学生超2000人次,成为洛江区校园食堂公益化改革的典范。
据悉,洛江区以“非盈利、透明化、精细化”为核心,探索出一条校园食堂管理新路径。从每一笔经费的规范使用,到每一餐饭的营养搭配,学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育人理念,为师生打造了安全、健康、温暖的“幸福食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