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建宁德:创新打造非遗近景体验 让传统文化可触可玩可传

  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16日电(林榕生)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为主题的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宁德主会场暨“闽东之光”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15日晚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启动,将山海风光与传统技艺深度融合,为市民和游客献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盛宴。

  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证书颁发仪式。林榕生 摄
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证书颁发仪式。林榕生 摄

  宁德市文旅局副局长黄陈耿表示,这是一场讲好宁德“非遗”故事,弘扬闽东之光的盛会,更是宁德市做好文化保护、传承、传播和发展“四篇文章”的具体举措,对打响“山海宁德 洞天福地”品牌,促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活动在沉浸式“非遗”体验项目“狮跃山海·匠魂启新章”中拉开序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霍童线狮灵动起舞,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打造的“廊桥跨时代”景观与之交相辉映;畲族双音唱腔与现代电子音乐的融合演绎,更是打破传统边界,营造出“非遗即生活”的独特氛围。

  启动仪式上,主办方举行了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证书颁发仪式;蕉城区与霍童线狮青少年传承团体——霍童红军小学签订“非遗传承”计划,并发放5万元专项传承资金,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民乐与鱼拓《连年有“鱼”》展演。林榕生 摄
民乐与鱼拓《连年有“鱼”》展演。林榕生 摄

  文艺演出环节,畲族歌舞团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舞蹈,带来《火红的山哈》《年年好步步高》,展现民族文化的活力;原创方言说唱《这里是宁德》,以年轻人喜爱的表达方式解码本土文化,引发全场共鸣。

  “我超喜欢那个用宁德方言说唱的节目,听着特别亲切。”宁德市民陈星说,用说唱这种方式来展示宁德的事儿,一下子就觉得宁德话很酷,感觉传统的东西也很有意思。

  “非遗”购物节集市更是热闹非凡,30余项特色“非遗”集中亮相。在“非遗”工坊集群,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蕉城黄家蒸笼传统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非遗”技艺,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技艺的精妙;“非遗+潮玩”专区,霍童线狮盲盒、畲族纹样卫衣等文创产品备受年轻人青睐。

  “非遗”美食长廊里,畲族乌饭、黄鱼鲞等10余种小吃香气四溢,搭配畲族山歌,打造“舌尖上的非遗”体验;“非遗”文创互动体验区推出的“非遗大寻宝”集卡游戏,市民通过收集“非遗”印章,兑换蕉城特色“非遗”文创产品,在趣味中学习“非遗”知识。

  宁德市人文荟萃,“非遗”资源底蕴深厚。近年来,宁德市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创新消费场景,丰富产品供给,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经济发展动能,让传统文化变得可感知、可体验、可品味。

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展示。林榕生 摄
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展示。林榕生 摄

  作为活动举办地的蕉城区,是一座底蕴深厚的人文之城,不仅拥有秀美的山海风光,更孕育了丰富多样、富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蕉城区政府副区长钟玲玲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宣传展示周系列活动,能够搭建展示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平台,鼓励更多人了解“非遗”、热爱“非遗”、传承“非遗”,让传统“非遗”在当代社会获得新的发展活力。

  本次活动为期5天,期间将通过“可触、可玩、可传”的“非遗”活化形式,展现畲族“双音”、霍童线狮、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当代价值,打造全民参与的“非遗近景体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