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12日电 近年来,三明市妇联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妇联、省妇联和市委工作部署要求,在全省率先开展妇联系统“弘扬文明婚育新风、深化移风易俗”三年专项行动,在将移风易俗融入家家幸福安康工程 、基层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办好妇女群众实事等方面,探索出一条疏堵结合的“三明路径”,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浸润“家风沃土”,激活乡风文明一池春水
家庭是社会的基石,也是移风易俗的前沿阵地。三明市妇联以家风为笔,以文化为墨,共绘“三明幸福家”家庭文明建设新图景。
发挥市县乡村四级“明姐姐故事会”巾帼宣讲队、福喜公益红娘志愿服务队等“妇”字号队伍作用,因地制宜开展情景剧以及山歌、快板“文艺+宣讲”,制作发布一批移风易俗“口袋书”,常态化浸润式开展“为爱减负 为家添福”婚育新风宣传,强化思想引领,让观念“更新”。在泰宁县古戏台上,她们自编自演的情景剧《彩礼风波》,把移风易俗“小剧场”搬到群众身边,生动宣讲移风易俗政策,“以前觉得彩礼少没面子,听了宣讲才明白,幸福生活还是要奋斗!”村民张阿姨深有感触地说。
尤溪县聚焦朱子家风家训传承,打造“尤‘熹’好家风”工作品牌;沙县区创新“移风易俗+非遗文化”宣传实践,让文明婚俗浸润万家……各级妇联深度融合本土文化资源,用好各级家风家教基地,开展家书家训传家风、移风易俗树家风、家庭助廉立家风系列主题实践,引领群众传承优秀传统“家”文化,推动以文化人,形成一县一品牌。
今年以来,三明市妇联持续发动多部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在原有家庭礼遇基础上,升级叠加了“1+N”综合保障激励机制,牵头推出“一揽子”礼遇激励,即:为移风易俗家庭典型提供一份家庭健康服务礼包、一份就业创业服务礼包、一份“幸福家+”千元福袋;带动县级层面扩展礼遇措施,给予移风易俗“ 最美家庭 ”免费健康医疗 、低息贷款 、创业就业指导 、技能培训等服务,激励广大妇女和家庭走前头、作表率 。今年“5.20”当天,70余对低彩礼、零彩礼新人收到“礼遇激励+服务”大礼包,成为新风尚的最美代言人。
找准“幸福密码”,疏堵结合解锁新路径
三明市妇联联动多部门推动将乐县“碳票嫁妆”、大田县“不送彩礼送保障”典型案例产生“蒲公英”效应,推动深化移风易俗与弘扬文明婚育新风互促共融,将新型婚育新风吹进千家万户,让移风易俗基层探索的一域“源头活水”到因地制宜的“花香满庭”。
三明市妇联联合人社部门,鼓励新人以缴纳城乡养老保险的方式替代部分彩礼,联合中国人寿公司,推出“养老保障+”彩礼替代型产品;同时,推动新风良俗与医改、林改释放红利衔接,探索采用碳票、房票、林票等生态价值型彩礼,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庭老物件等传承型彩礼,通过多元化替代为高额彩礼“松绑减负”。
创新探索“老有所养”和“婚嫁减负”协同治理新模式,将抵制高额彩礼与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相融合,推动妇联组织嵌入服务链条,赋能女性就业与农村观念转型,源头疏通养老顾虑等高额彩礼背后的现实堵点问题。大田县将抵制高额彩礼与创新“五联五保”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新出台《大田县持续弘扬婚嫁新风深化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 年)》,制定一系列有力举措,助力“不送彩礼送保障”成为新风尚,为深化移风易俗提供新路径。
凝聚“联动合力”,奏响文明新风协奏曲
移风易俗绝非一家之事,三明市妇联携手多方力量,构建起婚育文明建设的“大合唱”格局。
各级妇联与民政、卫健、教育等部门紧密协作,探索“婚恋交友引导-婚育新风倡导-婚姻家庭辅导-家庭养育指导”全链条家庭服务模式,将文明婚育新风宣传融入服务全过程,今年已开展“幸福联线”婚恋服务、婚育新风宣传主题活动50余场次,家庭教育“五进”公益讲座500余场次,市县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已累计服务夫妻1.4万余对,平均劝和率近40%。
在乡村基层,1737个行政村将彩礼限高、宴席标准等内容写进村规民约。宁化县淮土镇团结村量身定制“小约定”,针对天价彩礼、炫富攀比等陋习,村里将“彩礼最高不得超过10万元”“红白事宴席不超过20桌”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还成立了由德高望重村民组成的“红白喜事理事会”,有效遏制了高额彩礼和大操大办。
从“高价彩礼” 到“幸福保障”,从“人情攀比”到“文明新风”,市妇联以三年专项行动为笔,联动绘就了婚育文明的新风画卷。三明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专项行动,推动移风易俗与新型婚育文化互促共融,为家家幸福安康贡献更多巾帼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