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30日电(叶艺琳)第四届东南会展城市合作与发展大会“会展促融,标准共通”平行论坛29日下午在福州举办,吸引了来自国际展览业协会、福建省商务厅、福州新区管委会、福建商学院、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多家单位近50名代表参会。论坛上举行了福建商学院同相关单位的合作签约仪式,校党委书记吴访益出席仪式。

作为第四届东南会展城市合作与发展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促融,标准共通”平行论坛立足东南、辐射全国,聚焦会展业“区域壁垒”与“标准缺失”两大痛点,紧扣国家“十四五”会展业发展规划,围绕“两岸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与平台建设”“闽台会展融合实践与挑战”“标准赋能两岸会展产业”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旨在推动形成“政策引导-标准制定-产业发展”闭环机制。
当前,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与平台建设成为两岸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是推动两岸创新要素流通、技术互促的核心支撑。国际展览业协会名誉主席陈先进在论坛上倡议建立“闽台会展联盟”,推动两岸会展业在产业融合、人才互通、绿色协同等领域形成合力。

在建设两岸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大平台的议题上,福建商学院党委副书记蒲文庆指出,福建具备地缘相近的区位优势、全方位国家政策支持的制度优势、持续开展闽台经贸文化交流活动的实践优势,这些为深化两岸会展合作提供了独特条件。同时他表示,当前闽台知识产权领域仍面临制度差异、信息不对称等挑战,因此依托海峡两岸构建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尤为迫切。基于此,蒲文庆提出“平台+标准+数字”三维一体的生态促融平台服务体系,为闽台会展业及相关产业融合提供规范化、市场化的服务支撑。
闽台会展融合是深化两岸经贸合作、促进产业协同的关键实践。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处处长邱春玲在会上分享了福州在基础保障措施、标准共通试点、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构建等两岸融合标准共通方面的有益探索,以及平台赋能与标准应用、人才与产业双向交流、标准创新与文化共鸣等融合服务创新内容。针对参会业者关心的参与路径,邱春玲也详细介绍了涵盖立项流程、参与方式、标准复审与更新机制等参与地方标准研制的具体途径,为闽台会展融合及全产业链合作明确了技术规范与发展方向。
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经济发展办主任梁静也分享了福建在探索两岸融合标准共通方面的主要做法及成效。截至目前,福建已累计出台两岸共通标准285项,涉及食品安全、冷链物流、建筑工程、农业种植、服务业等领域。

论坛上,台湾树德科技大学教授钱士谦深入剖析台湾会展产业发展现状及闽台会展融合实务路径,建议搭建常态化民间交流平台,推动两岸业者携手突破市场差异壁垒。他特别指出,应借助AI会展、元宇宙会展整合技术优势,推动两岸会展融合发展。“台湾在创意策展、精细化服务上积累的经验,与福建数字技术落地应用优势形成互补,科技赋能正成为闽台会展融合的核心驱动力。”钱士谦说道。
台湾逢甲大学教授周伶瑛也聚焦“闽台企业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现状”,分析两岸专利分类标准差异带来的对接挑战,呼吁加快建立资讯共享、资源对接的平台,以便更好地助力闽台会展融合向纵深发展。
标准赋能是两岸会展产业深度融合的基石。福建商学院传媒与会展学院副院长肖龙表示,会展赋能福州产业要做到“四个关注”:关注海外参展企业偏少、比率较低,海外自办展支撑保障不足,规模客商与大订单对接不充分,海外参展知识产权纠纷化解难的情况,针对性地提升企业海外参展主动性,不断强化对海外参展企业的全过程指导与服务支持,大力培育福建海外自办展品牌。
在闭幕环节,福建商学院党委副书记蒲文庆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在探讨会展业发展与两岸融合的政策协同、标准共通驱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激活会展创新生态、实践探索与产业协同的深度链接共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基于论坛内容,蒲文庆提出建设“海峡会展创新走廊”远景目标,聚焦基础标准互通,构建会展数据安全、虚拟展馆等5大标准体系,深化技术协同,建成两岸会展技术交易中心;积极打造会展驱动的千亿级两岸产业共同体,实现生态融合发展。

作为产业融合的重要推动者,福建商学院还在论坛上与中新社福建分社、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福建省社会工作联合会等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将在会展人才培养、标准研制、品牌推广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