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月25日电(牛效礼 陈丹红) 少遭罪、少花钱、早出院,是患者及家属的期盼。日前,从福建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传来好消息,该院心血管内科为一85岁患者实施了“高精尖”手术,患者不用开刀便治好了“大病”,患者及家属的上述期盼变为现实,医院该项技术也创下了省内地市级医院首例。
陈奶奶(化名)因反复突发性呼吸困难1个月,于本月中旬入住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经心脏彩超检查确诊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钙化。
“心衰和猝死是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最为凶险的症状,主动脉瓣膜疾病的患者如不接受治疗,死亡率将远超多数恶性肿瘤患者。”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张登庆介绍,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瓣膜疾病,且药物治疗几乎无效。
张登庆介绍,如果把心脏比喻为一间房子,主动脉瓣就是连接心脏和大动脉的“一扇门”,心脏里的血液通过这扇门流入主动脉,并流向全身。但如果这扇门开不大,只能开一小条缝,就会阻挡心脏血液泵出,引起全身器官组织灌注不足,身体就会出现缺血缺氧,重度狭窄则会突发呼吸困难和猝死。
据了解,如果按传统的换瓣手术需外科开胸,但,这样术后创伤大、患者多遭罪、医疗开支大、住院时间长、恢复时间长,一般高龄患者多数合并心肺功能不全或其他疾病,往往不能耐受此类手术。为实现患者及家属对少遭罪、少花钱、早出院的美好愿望,张登庆及手术团队决定实施“经颈动脉路径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手术中,得到院介入血管外科、麻醉科与重症医学科的支持与配合,心血管内科团队实现精准释放人工心脏瓣膜,最终顺利完成了瓣膜的置入,恢复了瓣膜这道“门”的功能。术后,陈奶奶的“心门”打开,心脏工作负荷较前明显下降,外周供血显著改善,各项指标均有好转,呼吸困难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并于1月22日出院。
张登庆坦言,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脏瓣膜病发病率增加,其中主动脉瓣狭窄尤其常见。作为高技术含量的医疗技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一种前沿的微创介入治疗方式,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痛苦少、康复更快,显著缩短住院时间,为不能耐受传统外科开胸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生机”。这一微创手术避免了传统的外科开胸,不用体外循环也不需要输血,穿刺口仅笔尖大,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等诸多优势,让更多的瓣膜病老年患者获益,提高存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台TAVR术的开展,不仅是医院首例TAVR手术,也是福建省地市级医院首次采用经颈动脉路径完成的此类手术,标志着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医疗技术再上新台阶。未来,医院将通过人才培养等多种方式支持各相关科室建设,鼓励各科室学习引进高精尖技术,紧跟先进医疗技术的发展,发挥团队协作力量,让群众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全力打造让人民群众放心、满意的公立医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