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厦门思明鹭江街道:人大代表盯紧民生“进度条”

  东南网11月28日讯(通讯员 张忱悦)挖掘空间资源助力民生福祉改善,为群众美好生活保驾护航;社区食堂里,菜品新鲜花式多样,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老旧小区的一台台电梯顺利安装,解决居民出行问题……一件件民生实事,在厦门市思明区鹭江街道落地开花。

鹭江街道人大工委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视察大元路商街。(鹭江街道供图)
鹭江街道人大工委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视察大元路商街。(鹭江街道供图)

  近年来,鹭江街道人大代表扎实深入一线、联系人民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盯紧民生实事的“进度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新鹭江”凝聚合力 拓展融合共进“力度”

  从街头走到街尾,仅有百米的大元路,如今成为不少市民游客的打卡地,在这里品味传统文化,体验市井烟火气,别有一番风味。

  在鹭江街道人大工委的积极链接下,今年“五一”期间,在两岸特色市集上,大元路美食商户、台胞企业、非遗传承人等齐聚一堂,让市民和游客体验了地道的厦门古早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以文旅商居融合发展激发大元路街区经济活力。

  如今红火的大元路,正是街道人大工委凝聚人大代表、商家联盟等多元力量的结晶。在百年老街大元路,结合商家特点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打造特色店招,使其成为讲述鹭江故事、传承历史文脉的载体,吸引顾客眼球的亮点,让人们在品味传统美食的同时,感受浓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鹭江街道人大工委积极发挥代表力量,破解社区各个难题。

  “这些新办公桌椅都是周斌代表捐赠的。”大同社区党委书记陈丽萍说道。原来,大同社区搬迁后面临办公场所硬件设施不完善的现实难题,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周斌主动为社区捐赠办公桌椅,提升社区办公条件。同时,聚力街道“五个一百”建设项目,联合厦门市房屋事务中心,不断推进思明北路108号街道综合应急救援站规划建设和基础设施配置工作,打通应急管理工作“最后一公里”。

  在鹭江街道,人大代表“进社区、亮身份、办实事”已成常态。他们立足各社区实际情况和特色,结合自身专业特长、行业特征,合力排解民忧,如陈安华长期积极推动厦门建行营业部与鹭江道社区开展“一鹭爱邻,共建未来”红色帮扶项目,结合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通过包粽子、博饼、户外踏青等活动形式帮助特殊家庭融入社会;钟金灿主动为武平县困难家庭和学生捐款,帮助解决困难家庭子女上学费用不足的问题,助力莘莘学子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栋梁之材;柯希杰在鹭江道社区履职过程中得知,辖内存在因残疾或疾病导致生活困难的群众,便主动认领30户困难群众,开展结对帮扶;黄献荣进行述职时发现小学社区搬至新址后缺少宣传屏,便第一时间出资捐赠,助力宣传氛围布置工作。

  在“老地方”听声问需 拓展代表履职广度

  近日,位于鹭江街道营平社区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站)里,居民们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休憩聊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神情。

  “别小看我们这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出了不少金点子。”营平社区党委书记林瑜表示,营平社区是厦门本岛旧城中历史最悠久的片区之一,坐落于鹭江之滨,毗邻中山路商圈,是一个老人多、个体商户多、老旧楼房多、活动空间少的典型老旧社区。

  “阿嬷爱话仙”近邻茶话会是营平社区“呷茶”议事、共商共治的群众议事品牌,这也是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一种有效途径,居民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对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的意见和建议。

  一张茶桌围坐着热心的居民。经常,热气腾腾的茶还没来得及喝,代表们的本子上就记录了许多居民们的意见、思路。比如前不久,有居民提出,想要一个可以休憩的场所,鹭江街道人大工委听到群众的声音,立即组织人大代表进行现场调研,听取多方意见后,改造计划终于落地,利用夹舨寮31号公房资源地块打造多种功能口袋公园,满足辖内各年龄段居民的休闲需求。此外,针对夹舨寮24号,联合厦门市房屋事务中心,不断推进危房拆除及充电桩、垃圾屋建设工作,切实解决老城区居民汽车充电及垃圾分类难题,实现意愿的“最大公约数”的同时,也更好地留住老城街巷里的百姓烟火、延续乡愁情怀。

  今年以来,鹭江街道人大工委持续用好人大代表与选区群众“一对一”帮扶机制,切实开展“近邻·思民”专项活动,通过“金好释茶桌”“阿嬷爱话仙”等群众议事品牌,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站延伸到了每个社区,成了人大代表和群众畅所欲言的“老地方”。大家聚在一起,畅所欲言,把看到的、听到的社会问题、矛盾纠纷、生活诉求等社情民情及时说出来,代表收集后按照一事一议、一事一策的原则,将一张张“问题清单”变为“履职尽责”清单。

  为“老街巷”建言献策 延展履职担当深度

  昨日中午,居民周先生来到位于菜妈街的鹭江街道社区食堂。琳琅满目的菜品,让他赞不绝口,“我没有和子女同住,买菜做饭不太利索,一日三餐总发愁。自从有了这社区食堂,吃饭就方便多了。”

  鹭江街道位于老城区,辖内空间资源紧缺,且老年人口分布较为集中,群众对社区食堂需求大。在思明区人大十八届一次会议上,黄秀惠领衔提出《关于为老年人提供社区食堂的议案》,让社区食堂就此走进了厦门市民的视野,菜妈街16号公房空间成为思明区首家挂牌的社区食堂。

  今年,鹭江街道人大工委进一步跟踪落实《关于进一步普及社区食堂建设的建议》的办理,用好营平社区厦禾巷1号的老城街巷空间,立足群众需求,联合多方力量积极推动社区食堂建设,于2024年3月重新招标并由中标方厦门橙照护养老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如今,在这些社区食堂里,老人们可根据自身喜好选择相应菜色和数量,做到丰俭由人;食堂在晚餐时段还特别根据周边群众用餐习惯,推出砂锅、煎豆干等特色餐品,丰富居民用餐选择,认真做好从形式上答复到实质上办结的转变,使建议办理更有成效。

  今年以来,鹭江街道承办思明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27件,通过精准交办、重点督办、全程跟办等方式对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进行跟踪督促,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老旧小区电梯安装、高压电缆下地、充电桩统筹规划等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件件都记在人大代表的心里。鹭江街道各选区人大代表用心、用情、用力,让越来越多的居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不断从“诉求者”变为“肯定者”。

  “未来,我们还将立足街道、社区特色,持续激发代表‘四力’,即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升代表履职尽责能力。”鹭江街道人大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鹭江街道还将在焕活老城面貌、助力城市更新、推进融合发展等方面发力,积极探索创新代表议事新模式,切实打通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架起听民意、聚民智、惠民生的“连心桥”,推动形成“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