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9月23日电(郭清梅) 为深化两岸海上风电领域产学研用融合,以及技术成果推广应用,9月22日,第一届海峡两岸工程师论坛·2024年海峡两岸能源电力融合发展分论坛海上风电专题论坛在福州召开。论坛在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下,由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主办,国网福建电科院承办。

论坛以“促进海上风电创新链融合 深化闽台能源产业链合作”为主题,近180位海峡两岸从事海上风电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行业学协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能源电力企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围绕海上风电产业和海上风电新技术,开展海上风电仿真试验、腐蚀观测、新型结构与关键装备等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技术研讨。

在开幕式上,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刘宝宏总工程师致欢迎辞,福建省发改委王忠副主任、国网公司科技部赵海翔处长致辞。福建海风资源禀赋优势显著,受台湾海峡狭管效应影响,福建年均风速大、有效风速时间长,海上风电年均利用小时数超4000小时,居全国首位。福建作为国网公司新型电力系统的省级示范区,充分发挥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落地福清的机遇优势,高标准、严要求建设国家级海风基地的同时,在海上风电科技创新领域谋篇布局,承担了多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柔直汇集送出、地面试验平台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原创成果。国网福建电力将共同营造开放包容的合作环境,共同激活创新引领的合作动能,共同开创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进一步加快跨领域交流合作,加大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促进海上风电关键技术研究,同时通过海峡两岸工程师论坛等平台,增强地区间、组织间及企业间多样化伙伴关系,推动形成更多务实合作。

在主旨报告环节,原福建能源监管办副专员朱文毅、中国电科院新能源所党委书记秦世耀,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李晓刚、湖南大学特聘教授黄守道、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宁德志等6位专家,分别以《关于“海峡风电”若干思考》《台湾海峡风力发电工程与储能技术探讨》《大型风电机组仿真和试验关键技术》《海上风电腐蚀联网观测与智慧运维》《海上风力发电关键技术的探索与实践》、《波浪能高效俘获技术及其与海上风机集成应用》为题作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加快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国网福建电力通过国家级人才引领学科建设,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国网福建电科院积极探索创新“引育用管留”全链条人才机制,首批次与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主任、北京科技大学李晓刚教授和大连理工大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青年人才陈丽芬教授2位专家签订柔性引才协议,并在本次论坛上举办引进国家级人才聘任仪式。国网福建电科院黄宇淇院长、杨绵芳书记为两位专家颁发聘书。

在随后的专题论坛上,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副院长林传伟、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向往,漳浦海峡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龚匡敏、国网福建电科院翁孙贤博士、永福电力设计院高级工程师范夏玲、福建省知识产权智库专家罗贵斌、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林琼斌等7位专家,分别围绕《深远海大规模海上风电集中送出技术及市场前景展望》、《大规模海上风电直流外送拓扑与控制技术》、《闽南外海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的探索》、《海上风电产业专利分析与强链增效路径探究》、《福建台湾海峡深远海海上风电基础型式解决方案》、《知识产权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与风险治理》、《海上风电柔直送出关键技术研究》等展开探讨。
在波澜壮阔的海洋能源领域,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预示着行业未来的无限可能。随着全球对清洁、可持续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海上风电作为绿色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次论坛还围绕海上风电机组健康发展、数字化运维、技术人才培养等话题展开互动交流,期望推动海上风电产业链高效、可持续发展,探索智慧运维新模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