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8月13日电 (杨微 张婷婷)8月13日,第四届(2024)高速公路服务区汽车服务与能源发展论坛在福州开幕。中国公路学会、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福建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位行业同仁和专家学者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以“服务引领 新质赋能”为主题,由中国公路学会服务区工作委员会主办,福建省高速公路学会、福建省高速公路经营开发有限公司、福建省高速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开幕式当天,共有来自全国13家高速公路服务区、普通国省干线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单位以及绿色低碳建设、智慧监测系统、汽车后市场服务产品和其他汽车服务类企业代表做主旨报告、分享交流,深入探讨高速公路服务区汽车服务能力提升以及服务区能源转型发展新模式、新路径,交流展示各地创新发展成果。
近年来,福建高速集团主动顺应汽车服务需求不断升级的趋势,全面实施服务区提升改造三年行动,拓展服务区功能、丰富服务区业态,构建更加完善便捷、高质高效的服务区平台体系,更好满足民众对美好出行的需求。
擘画蝶变 打造人性化、个性化服务区
沿着沈海高速泉厦段行驶,大道通行的高速公路上一道蓝色蜿蜒盘行的人行天桥映入眼帘。这便是泉州泉港区新兴“名片”——驿坂服务区。

走进服务区综合服务楼,飞檐斗拱的闽南“骑楼”风格建筑,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空间设计,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泉州“宋元海丝”的繁荣时期。服务区内还拥有中欧班列进口商品馆、闽台馆、高速数字娱乐馆等特色场馆。闲暇时刻还可在国潮自拍馆、南音乐器墙上来一场“蟳埔簪花+汉服”特色体验。这种好看好吃又好玩的高速服务区,在福建高速公路沿线上不止一座。
这些年,福建高速全力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高速公路综合服务体系,通过开展服务区提升改造三年行动,完成75对服务区提升改造,建成24个党群服务中心、42个军人驿站、80个司机之家、40个自驾游驿站,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服务完善、民众满意的标杆服务区。例如,竹文化主题的西洋服务区,铁观音茶主题的槐植服务区,“畲乡风情”主题的林厝服务区等。
以挖掘餐饮老字号、地方特产为主线,福建高速打造一批“八闽好物馆”“八闽好货馆”“闽台馆”以及“特色小吃”“名特产品”两条街区。持续推进农特产品进高速活动,全省近234家自营门店已全部上架福建名特优商品、福农优品,涵盖260多个品牌4000余款,本土品牌名特产品占比超90%。举办各类展销会、特卖会、农民丰收节等活动,促进了公路与产业、旅游、餐饮、文化等融合发展,释放文旅消费新活力。
交能融合 构建智慧化、低碳化服务区
甬莞高速福永段青云山服务区屋顶,一排排光伏板汇聚成一片波光粼粼的蓝色海洋,源源不断地生产电能。这是福建高速首个装机容量超过800千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年平均发电量超80万千瓦时。

这些年,福建高速把光伏发电作为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利用收费站、高速服务区屋顶等资源,大力推进光伏建设,进一步深化“光伏+高速公路”开发模式。今年以来,福建高速公路沿线已有8座光伏电站投入运营,目前共有14处光伏电站并网发电,预计每年可生产绿色电能411.12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3357.23吨。
福建高速还在新能源汽车充换电领域向“新”发力,携手宁德时代,建设4座电动重卡换电站,打造全国首条高速公路重卡换电绿色物流专线;完成196座充电站升级改造,建成16座乘用车换电站,并在尚未搭载充电桩的服务区布设智能移动充电车,缓解往来旅客的“里程焦虑”;拓展“光储充检换一体化”等新能源业务,在福州市仓山区林浦智慧园区建设首个集“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全液冷超充+电池检测”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示范站,填补了周边超充站不足的缺口,同时利用光伏发电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间歇性、不稳定的问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