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世界遗产日·古城诗语歌”活动在福建泉州举办

  中新网福建新闻8月9日电 (吴冠标 黄靖棉)8日晚,“世界遗产日·古城诗语歌”活动在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威远楼广场举办,点水南乐和声无哀乐两支国风乐队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民族音乐盛宴”。

  《年久月深》《春光明媚》《与君断约》....。.夜幕下的泉州古城,灯火阑珊,古韵今风交相辉映,古老的南音乐器与现代的架子鼓、贝斯并肩作战,吉他Delay和loop旋律的交织,点水南乐乐队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诠释着音乐创造的无限可能。

  8日晚,“世界遗产日·古城诗语歌”活动在福建泉州举办。图为点水南音乐队演奏现场。 黄靖棉 摄
8日晚,“世界遗产日·古城诗语歌”活动在福建泉州举办。图为点水南音乐队演奏现场。 黄靖棉 摄

  南音源于唐、成于宋,发源于泉州,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有着“中国音乐活化石”之称。2009年,南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作为一支泉州本土乐队,点水南音的成员都是土生土长的泉州人。制作人蔡凯东从小对南音耳濡目染,长大后对南音的认知愈加深刻,更明白其珍贵之处。基于同样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他和乐队主唱郑明明、洞箫手沈艺捷、打击乐手张荣盼聚拢到一起,碰撞出了创作火花。

  “我期待每一场演出,现场的观众每次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触和体验。”郑明明表示,希望能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人听到南音,走进南音,了解南音。

  8日晚,“世界遗产日·古城诗语歌”活动在福建泉州举办。图为点水南音乐队演奏现场。 黄靖棉 摄
8日晚,“世界遗产日·古城诗语歌”活动在福建泉州举办。图为点水南音乐队演奏现场。 黄靖棉 摄

  而声无哀乐乐队是一支来自武汉的民族实验融合乐队,乐队名称取自嵇康提出的《声无哀乐论》。在他们的音乐中,可以听到古筝、大鼓等民族乐器的基底,也可听到合成器里迷幻、实验的元素,营造出一种具有极强想象力以及煽动力的幻想世界,每段乐曲过后,都是连绵的掌声。

  碰巧的是,两支乐队名称的最后一个字都以“乐”字结尾,点水南乐的“乐”字读“yue”,声无哀乐的“乐”字读“le”,也都展现了不同地域对于不同的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据介绍,这场演出是他们为泉州申遗成功三周年准备的礼物。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这一历史性时刻不仅标志着泉州文化的国际认可,也开启了泉州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篇章。次年,泉州将7月25日定为“泉州世界遗产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