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惠安螺阳镇:念好乡村振兴“三字经” 打好融合发展“组合拳”

  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10日电 (吴甜 王仕鹏)作为全国知名的校服产业基地,惠安县螺阳镇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实践,以“三字经”——优产业、强示范、促融合为核心策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多维度优产业 三产齐头并进促发展

  螺阳镇充分发挥校服产业优势,构建了从服装面辅料研发生产到校服设计、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业务覆盖福建、山东、湖北、广东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占全国校服产业三分之一,带动相关就业人数5万多人。同时,该镇还积极盘活低效用地,打造了两个标准化产业园区,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支撑。

  在农业领域,螺阳镇坚持粮食生产稳定不动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土地流转效率。2023年粮食播种20500亩,总产量7160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9700余亩,持续改善农田基本条件;土地流转3498.45亩,实现村财增收528460.65万元,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此外,该镇还深入挖掘文旅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街区,激发了乡村文旅市场的新活力。

  强示范引领 三级联创共筑乡村振兴梦

  螺阳镇注重示范引领,通过建设示范村庄、打造示范路线、巩固示范成果等措施,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向纵深发展。该镇深入挖掘松星巷内、盘龙古驿站等资源,2023年累计投入1169.9万元,精心打造盘龙村“党建+”邻里中心、巷内主干道“白改黑”、刘厝水库生态休闲公园等项目,精心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同时,通过施行“积分制+惠女调解”等创新机制,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巩固了乡村振兴成果,尾透惠女调解室相继荣获全国、省、市三八红旗集体。

  促融合共生 三方发力共绘城乡新图景

  螺阳镇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注重城乡融合发展。该镇统筹共建城乡基础设施,优化城乡路网,提升城市功能配套水平,更新改造燃气管网1.1公里,增加公共停车位500余个,新改建口袋公园2处。城乡路网不断优化,完成白改黑2071米,滨江国际北门道路、工农学校道路改造全面完工;联合共治城乡人居环境,开展全域美丽家园清洁行动,改善村容村貌;数字共赋城乡社会治理,改造提升螺阳镇综治中心,建成全县唯一省级试点首批镇级应急管理站,科学划分“25个一级网格+145个二级网格+228个三级网格”,建设“美丽乡村·平安家园”视频监控点位778个,构建城乡全域智慧型社会治理防控体系;乡贤共创凝聚城乡人气,发挥贤能、贤智、贤资作用,成立县校服服饰装备行业协会,吸纳会员238名,引进台港澳侨乡贤项目5个,总投资达55亿元,不断推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和公益事业;文化共享提升城乡素养,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城乡文化融合发展。

  螺阳镇以“三字经”为引领,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未来,该镇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合作的理念,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