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2日电(张钦冰)中国东南汽车城位于福建闽侯青口,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园区发展如火如荼。当前,园区聚集了280多家企业、24万常住人口,闽侯县司法局立足实际,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多方联动的公共法律服务格局,创建了“148”公共法律服务品牌“法满园”,积极营造园区和谐营商环境,为园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对内“一窗口” 开启一站式服务快通道
闽侯县司法局在园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在一楼设立法律服务窗口,采用“3+X”规范建设模式,其中“3”是指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服务,“X”是指开展引导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法律服务,更大范围、更多渠道地满足园区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
“您好律师,我有一个问题想要咨询。”日前,在公共法律服务站内,园区企业职工到法律服务窗口咨询相关法律问题。在了解咨询者的诉求后,律师给予了相对应的法律意见,咨询者满意而归。这是闽侯县司法局“法满园”公共法律服务品牌的服务缩影。闽侯县司法局在公共法律服务站安排值班律师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碰上棘手的问题无法当下解决的,则邀请咨询者填写法律服务清单,按照调解、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类别,分类流转到后台,引导当事人到三楼“148”园区公共法律服务站,由专业团队跟进处理,实现“咨询”“援助”“调解”等法律需求“一窗式受理、一站式解决、闭环式服务”。
与此同时,为了优化服务流程机制,闽侯县司法还探索形成“1+N”协调联动解纷机制,即:“1”指园区公共法律服务站,“N”指司法所、派出所、民政等多部门协作,发挥部门优势,提升“积案”“难案”调解成功率与效率。
外联“众力量” 扩大公共法律服务圈道
闽侯县司法局链接高校资源,充实普法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为园区企业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
“作为一名法学生,能够加入‘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队伍,我感到非常荣幸!”来自福州大学法学院的陈同学表示。闽侯县司法局利用闽侯大学城的资源优势,联合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江夏学院等高校的法学协会、社团,组建高校普法志愿者联盟,将法学院师生资源加入“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队伍,为园区企业开展“点单式”普法讲座和法律咨询。
为了建强园区法律服务保障,闽侯县司法局还借助律师力量,联合律师事务所、公职律师团队组建一支由资深律师组成的首席法律咨询员队伍,以律师“包片”原则,为企业提供“网格化法律服务”。
拉升“心服务” 优化法律服务供给力
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闽侯县司法局立足实际,围绕园区企业法律服务需求,制定并出台《园区公共法律服务项目清单》,根据园区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工作方案、服务计划,重点做好普法宣传、法治体检、法律咨询、合规审查、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
“听了这场法治讲座,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都是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用到的,很实用!”园区某企业职工小陈说道。闽侯县司法局创造性打造出双向性选择品牌讲坛——“园区法治大讲坛”,定期邀请律师或专家到有需要的企业,为职工专题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知识,同时在现场为企业及职工答疑解惑,提供专业化、精准化公益法律服务,营造浓郁的企业法治文化氛围。
为了提升园区企业依法经营和风险防范能力,闽侯县司法局还优化涉企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创新开展法律服务产品研发,探索编印“中小企业法治合规指引手册”“法律惠企服务指南”等,助力企业经营发展行稳致远。
下沉“法资源” 打造法律服务“暖心屋”
为适应新形势对司法行政服务提出的新要求,闽侯县司法局下沉法律服务力量,同时还运用线上平台,提供指尖法律服务。
“大家好,我是本村的法律顾问,大家有什么法律问题可与我交流!”日前,在园区某村居微信群内,法律顾问同大家热情打招呼。当前,园区共有40个村居(社区),每个村居(社区)配有对应的法律顾问。闽侯县司法局积极推动法律资源下沉,建立微信工作群,邀请企业代表和律师团队加入,通过微信群进行即时沟通,还利用“法治闽侯”微信公众号提供法律宣传、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预申请服务,通过“微平台”打造出园区企业职工的“暖心屋”。
为了更好地服务职工群体,闽侯县司法局为园区企业职工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优化法律援助受理审查程序,为欠薪案件当事人提供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指派的“三优先”服务,对农民工讨薪案件实行“一免一简四当日”制度,即免除经济困难审查,简化程序,窗口当日受理、领导当日审批、业务当日指派、律师当日介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