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人们我回来了!”6月15日下午,泉州籍作家蔡崇达带着第三部作品《草民》在泉州府文庙明伦堂举行新书发布会暨沙龙对谈,为他深情书写了十年的金色故乡,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蔡崇达出生于泉州晋江东石镇,在泉州完成学业后到省外工作,曾任职新周刊、三民生活周刊、周末画报等等国内知名的媒体。虽常年在外工作,但蔡崇达始终心系家乡,并将浓郁的思乡爱乡之情会聚于笔端,推出具有闽南地域文化的书籍。2014年出版的《皮囊》和2022年出版的《命运》创下实体书600万、电子书1000万的销量。蔡崇达也成为近年来国内现象级的80后作家之一,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作为蔡崇达故乡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草民》中的篇章先后在人民文学、当代、花城等国内著名刊物上发表。在《草民》 一书中,蔡崇达一如既往地关注广阔的社会现实,沉静而饱满地讲述故乡一个一个村庄、几个家族、一群人的生存状态,在讲述故乡故事的同时,蔡崇达也对故乡的风土人情进行了生动的描绘,整部作品充满浓郁的中华文化元素和福建地域特色。此外,蔡崇达还在《草民》中塑造了一大批丰富生动的形象,既平凡无奇却又有着各自离奇曲折的传奇人生,他们身上的生命力以及面对人生困境和苦难所表现出的坚韧智慧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为读者呈现了中国式“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的豁达豪迈的人生观。


福建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省作协副主席林秀美这样评价《草民》:“这是一部积极书写时代、书写社会、书写人民的优秀作品。整部作品洋溢着温暖的人文情怀,充分体现了作者积极关注社会、关注时代的强烈生命责任感,值得大家广泛地宣传和弘扬。”林秀美表示,新时代新征程,希望福建广大文学创作者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紧跟时代步伐,坚守人民立场,以全新创造创作出更多思想深邃、语言清新质朴的文学作品,以真实情感讲好中国故事、福建故事。
“从《皮囊》到《命运》,再到今天的《草民》,蔡崇达用智慧和文字的力量为家乡泉州与世界构建起了一座桥梁,让泉州在文学领域打开了一个新的篇章。"在泉州市文旅局局长吕秀家看来,蔡崇达的作品写满了泉州这座城市的闽南世井烟火,他笔下生动的人文让人看到了泉州人的坚韧与拼搏、纯朴与热情,让文化气、烟火气成为泉州最生动、最鲜活的文化底色,并且打开了地域的限制,让它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我用了十年,终于回得了家,我终于把故乡生下来了!因此我更有能力带着家乡去远方,陪着家乡长出伸向远方、看向远方的枝桠,我成为我家乡的一部分了,我就可以代表家乡向远方生长。”蔡崇达坦言,新作品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其实写《草民》写得很辛苦,一开始我本来已经写了7万多字,后来全删掉。”《草民》创作之初,蔡崇达试图用精致的语言去表达,但又认为这样的表达方式有点像“衣锦还乡”,为了回到最“草民”的状态,蔡崇达又剔除掉华丽的词语,用更准确而质朴的文字替代。
“书中的很多人都是我的家人和亲人,或者说,我们的家乡其实就是这些人,我们构成别人的家乡,别人构成我的家乡。”蔡崇达向记者介绍,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亲友的陪伴,让他们看到世界更多的可能,是身为一个文学创作者反哺家乡的责任,“我不知道我完成得如何,但我努力了,希望我们一起回家去拥抱所有人,再一起去远方,去拥抱这个世界。”(记者 谢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