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26日电 (叶秋云 吕明)“该课题研究始终围绕以孩子为中心出发,历时两年,跨越闽桂两省,研究周期较长,覆盖范围较广。”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美学博士胡泊教授在福州梅沙幼儿园如是说道。

胡泊教授提及的课题是2022年梅沙幼儿园申报的中民协国家级课题《项目式学习视域下幼儿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研究》(课题编号:CANFZY22018)。历时两年深度研究,该课题于25日举办结题汇报会议。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陈秉龙教授、胡泊教授等指导专家担任本次结题汇报课题评审成员,课题组核心成员及福建省内外近40名学前教育学者参会。
会议伊始,与会专家和学者参观梅沙幼儿园国家课题《重新定义》展览,看到了研究过程中孩子创作的批判性思维剧本、思维导图、定格动画等学习成果;梅沙幼儿园同步展示了《梅沙吉祥物》《龙来了》《船》等多个基于发展幼儿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的新课例。

结题汇报中,课题副组长孙晓雷围绕国家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成果等方面详细为与会专家汇报课题研究情况,重点阐述了历时两年研究取得的“项目式学习对幼儿在批判思维发展水平有明显促进作用”的研究结论和研究价值。
“该课题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陈秉龙教授表示,通过基于幼儿教学发生的场景,探索适合中国本土化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有效路径,并采用项目式学习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强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从而形成素养教学研究和儿童真实场景实践的有效结合。“让我们看到了创新素养教育的新可能。”
胡泊教授也认为,取得的相关成果有效弥补了目前我国学前阶段对于幼儿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学术空白,研究方法科学有效,为今后批判性思维发展的相关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