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万物有化学”系列图书作家走进厦门校园

  中新网福建新闻4月29日电 (记者 闫旭)生命所需要的大气到底是怎么演化的?青花瓷实际不是青色的?到底是什么启发人们发明了电池?为什么柔软如丝绸的纤维比坚硬的金属更适合用来做防弹衣……那些常被我们质疑,或者不曾思考的问题,在这套书中答案变得清晰明了。

“万物有化学”系列作者胡杨。
“万物有化学”系列作者胡杨。

  近日,“万物有化学”系列图书作家胡杨走进厦门市海沧区北附学校(嵩屿校区)等当地多所校园,给孩子们带来了生动、有趣地科学盛宴——破解世界万物的化学密码,讲解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以及与物理、生物、历史等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

图为活动现场。
图为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本书作者胡杨结合日常生活阐述化学的神奇作用,如白金有什么区别、玻尿酸为什么能保湿、太阳的最终归宿竟然是一颗钻石等,引领同学们用化学视角看世界,洞悉万事万物的奇妙关联。浅显易懂、生动幽默,同学们受益匪浅,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孩子们在聆听讲座时,提出了各种与化学相关的问题,胡杨一一认真解答。

  一套书,涵盖课堂内外的化学知识

  “万物有化学”系列丛书共5种,分别是《走进元素世界》《生命中的化学》《艺术中的化学》《科技中的化学》《军事中的化学》,本套书从六大学科领域——化工、物理、生物、历史、艺术、军事,详细地给孩子解说了化学在基础知识、前沿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应用和原理,是一套用化学的视角揭秘万物的科普图书,阅读人群为9—14岁少儿。

  本套书作家“元素咖啡”团队成员均来自清华大学,其中内容主创人员为清华大学化工系博士。此外,本套书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高级工程师、北京汇文中学化学教师李莹对全文进行审读,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阚成友作序推荐,科普作家尹传红、化学特级教师岳波、科普达人毕导联袂推荐,确保了内容的准确性与专业性。

  这不仅仅是化学,更是一门综合性科学

  如果把化学比喻成一栋大楼,那么化学元素就是建造大楼的每一块砖头,而所有的化学理论则是将砖头黏结起来的水泥。

  本丛书第一册是该系列图书的一个知识引领,涉及小学科学、中学化学的重要基础内容,从元素的诞生、命名讲起,延伸到原子、分子的结构特征、元素周期律的发展、物理与化学反应、物质的构成模式等,这些内容看似枯燥,但本书用有趣的故事和漫画将其串联起来,让孩子轻松游走于小学科学和中学化学课堂,感受化学知识的博大,建立基本的化学知识框架,从而对万事万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套书最大的亮点,就是将化学巧妙地融入生活,生命、艺术、科技、军事,这四大主题涵盖了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知识,让我们从化学的角度见识地球生命的起源、科学与艺术的融合、科技发展所需要的反应以及高科技材料、军事里的防御与攻击。

  那些常被人们疑惑却不曾思考的问题,在本书中都找到了答案:生命所需要的大气到底是怎么演化的,青花瓷实际不是青色的,到底是什么启发人们发明了电池,原来柔软如丝绸般的纤维比坚硬的金属更适合用来做防弹衣……

  时代的发展,从来都不能缺少前沿知识的引领,尤其是科技和军事的发展。科技是化学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化学最具价值的应用领域。如果说艺术展现了历史发展的脉络,那军事则往往蕴含着前沿的科技,是最新科学技术的试验场。

  能源科学、光化学、电池、半导体、催化剂、金属合金、特种材料……如果将这些应用于生产,就是一个高科技化工产业;如果将这些应用于军事,就会造就一个军事演练场。我们利用这些高新科技和材料,勇敢面对终极挑战,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制造出新的能源——人造太阳,我们还会实现星际穿越。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套书的插画家也是“元素咖啡”团队成员,有着专业的化学知识和设计经验,在内容与插画设计之间,跨越了专业的界限,让作品更加科学和专业。在本系列图书中,插画家将主角——元素、原子、分子等拟人化,增加了图书的趣味性,与教科书中枯燥难懂的题目说“再见”,让孩子在“主角团”的引领下,享受专业、前沿的化学私享课,解锁化学的神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