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打造解纷范例 护航武夷山国家公园绿色发展

  中新网福建新闻1月25日电(傅雪珍)竹,是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区的美景,亦是光泽县林农的重要经济作物。一次林权变更引发多起林业承包合同纠纷,为护航武夷山国家公园绿色发展,近日,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人民法院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区审判法庭妥善审处三起《毛竹林托管经营承包合同》纠纷系列案件,发挥类案示范作用,推动林业纠纷诉源治理,以“小法庭”助力乡村振兴“大事业”。

  2002年,林某、郑某、黄某三人相继与光泽县某林业站签订《毛竹林托管经营承包合同》,分别承包了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发展环带内的若干毛竹林。因林业改革,后由某国有林场接手该林业站移交的全部林权及承包合同,

  国有林场依合同通知三人缴纳承包费用,三人却坚称“合同与实际承包面积有出入”,并拖欠或部分拖欠承包费用,因双方始终无法达成一致,且类似纠纷在林区时有发生,国有林场自行协调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国有林场特诉至法院,请法官指点迷津。

  “法官,我们真不是瞎说,合同约定的承包面积与实际承包面积不符。”当事人向法官说道。

  因案涉林场所在地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辖区内,为便利当事人应诉,光泽法院受理该系列案件后,将案件审理、调解地点设在了群众“家门口”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区审判法庭,被告席上的三人是大吐苦水。

  为保障双方权益,法官不敢懈怠,不仅详细查阅历史档案,了解林地权属、承包变更登记情况,还邀请林场工程师及工作人员、被告、村民同入林场,使用北斗定位系统对案涉林场实际面积进行勘验。

  经调解,法官的建议得到纠纷双方的认可,三起案件得以妥善化解,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均得到保障,也成为林区解纷的良好示范。

  “三个案件的调解结果在群众中反响很好,已经有好几个承包人主动交纳了承包费,可给我们帮了大忙了”。国有林场工作人员说道。

  护好绿水青山,促进绿色法治,光泽法院责无旁贷,下一步,该院将继续深入推进“六联四促”机制落地见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为推动乡村振兴点“绿”成金贡献司法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