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月24日电 24日,福建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继续在福州召开。民建福建省委在此间提出建议,应进一步提升福建文旅消费层次水平。
建议指出,2023年以来,福建文旅行业呈现全面复苏趋势,文旅发展空间不断拓宽、发展动力不断深化、发展短板持续夯实,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但受土地、资金要素支撑体系,营商环境等顶层设计不健全;文旅业态较为低端、标志性重大文旅项目不多;“文旅+”“+文旅”等跨界融合的新业态较少;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缺乏长远规划等因素影响,当前我省文旅消费层次水平与云南、河南相比仍需提升。
为此,民建福建省委建议:
首先 ,强化顶层设计,推动产业新发展。借鉴云南、陕西等地经验,进一步完善文旅项目联系会议机制,加强对文旅经济产业发展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加强要素保障,在现有点状供地政策基础上,借鉴广东做法,进一步完善不予以征收,不转建设用地(不征不转)的具体实施细则;建立高校、科研机构和业界力量组建文旅领域智库,为产业科学化、专业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持续深化文旅项目“放管服”服务,从深化简政放权、推进地方立法、健全监管方式、规范旅游购物、搭建营销平台、推进平台运用等方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文旅市场主体活力。
其次,打造旅游精品,提升产品竞争力。探索成立全省景区发展联盟,建立重点景区联动会议制度,实现信息共享、客源互送、门票互惠,推动“大武夷”“滨海旅游“森林风景道”等旅游联盟合作协议落地落实;借鉴浙江杭州《宋城千古情》《吴越千古情》等项目经验,集中资源开发标杆式重大项目,打造“引爆点”,增强对省内外客源的吸引力。围绕5个世界文化遗产、11个5A景区,坚持连片打造、全域提升,培育更多高品位、高水准,受欢迎的标杆式原创文化精品力作;聚焦全省188项非遗等优秀传统文化保留,鼓励文化传承人通过传、帮、带开展带徒授艺,形成老中青文艺人才梯队;挖掘福建戏剧、海丝文化、闽台文化、八闽丹青等内容“富矿”与旅游产业融合,结合艺术、时尚、热门IP等潮流元素,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消费产品。
再者,加强跨界融合,汇聚发展新动能。在第一产业上,建设一批休闲农业重点县,加大美丽休闲乡村景点线路推介。在第二产业上,鼓励依托工业生产场所、生产工艺和工业遗产开展工业旅游,建设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第三产业上,推动“商贸+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形成在全国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文旅商体融合的“福建模式”。用好“一部手机全福游”APP平台,加强与旅游电商、平台等的端口对接引流,构建“一云多端”的一站式智慧旅游服务平台。
同时,兼顾长远发展,促进品牌新跨越。鼓励各地市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络,将不同景区乃至跨地市景区“串珠成链”,打造各景点相呼应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根据自驾游快速增长的趋势,创新支持文旅产业发展的高速路收费优惠政策。通过更有记忆度和辨识度的系列宣传活动进行推送,巩固扩大“清新福建”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发放文旅消费券、举办文旅消费活动等方式,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潜力。用好用活“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品牌,以成体系、有内涵的方式进行宣传,树立福建文旅的优质形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