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问源循法 法官巧解“连环案”

  中新网福建新闻1月9日电(王萍)近年来,武夷山法院积极践行“两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法院工作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挖掘借鉴朱子文化精髓,总结形成“问源、扬和、谕理、循法”的“朱子•家”八字审判工作法。

  追根溯源 梳理纠纷始末

  朱熹以“源头活水”为喻,阐释应当不断求索、追根溯源的哲理。人民法院办理案件也是如此,要定分止争,首先必须“问案之源”,寻找纠纷的源起,厘清关涉的事实,方能对症下药、精准司法。

  2023年3月初,一件诉讼标的额4900多万元的建设工程案件放到了武夷山法院李欣法官的案头,王萍是这起案件的法官助理。

  “这起案件标的大,而且还有多起关联案,有点麻烦!”王萍向李欣详细报告了前期调查了解的情况。

  这是一起由房地产建设工程引发的纠纷:武夷山A公司开发房地产项目,上海B公司中标,后又将部分项目分包给福建C公司。工程分为一期和二期,当前的这起案件是因福建C公司认为二期工程拖欠未付,将业主方武夷山A公司、总包方上海B公司诉诸公堂。由于工程未结算,涉及造价鉴定,鉴定费用预计高达110万元。

  但纠纷的复杂性不止于此,这起建设工程“主案”还关联多起已诉、待诉的案件:2022年,福建C公司因一期工程尾款问题起诉上海B公司,后经法院判决,上海B公司应支付工程款593万元,即将进入强制执行程序;2023年1月,上海B公司又将福建C公司告上法庭,认为二期工程款中的劳务工资多付了近600万,准备申请财产保全;上海B公司分包的消防、门窗工程,尚有款项未付清,两家分包公司也准备提起诉讼;福建C公司的水电、木工等10个班组款项未结清,涉及到200多名农民工,正焦急讨薪……

  抽丝剥茧 团队紧急“会诊”

  朱子有云:“辨之明,则断而不差。”法官审理案件,并不是简单的“走程序”,而是要在循法办案的前提下,以问题为导向,探寻解决矛盾的“思之法”“辨之法”,尤其对于疑难复杂的案件,更要在“剪不断、理还乱”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由于案情复杂、涉案标的大、关联的纠纷多,武夷山法院的民事审判团队紧急“会诊”,经过认真研判发现,案情虽然错综复杂、牵扯诸多,但抽丝剥茧后,“连环案”的根源在于武夷山A公司与上海B公司对二期工程尚未结算,从而如“多米诺骨牌”般产生连锁效应,衍生出一系列的“子纠纷”。抓住这个“牛鼻子”,则很有可能实现“一案结多案消”,让诸多案件、诸项纠纷迎刃而解。确定了“一揽子”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案后,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分工忙碌起来。

  其一,向当事人晓之以法、谕之以理,引导业主方与总包方抓紧核对账目、结算工程款。王萍为他们算了一笔“经济账”:“如果启动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将产生巨额鉴定费用,而且官司旷日持久,经济成本、时间成本无形中都将增加。”

  其二,福建C公司已经生效的593万元一期工程款判决,启动执源治理,C公司同意暂不申请执行,先与上海B公司沟通履行方案。

  其三,消防、门窗工程款问题,以及农民工上门讨薪、影响企业正常运营问题,启动“涉企矛盾纠纷沟通联络机制”,联合工商联、行业协会等力量加入到调解团队,走访企业摸排对接了解情况,积极安抚农民工情绪,综合各方意见,拟定调解方案。

  破解连环 一案结多案消

  朱熹倡导“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重视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民事审判工作,在明确思维方法论后,就要做好实践运用,将方法论具体落实到案件办理中,并以“如我在诉”的理念,扬力之和、心之和、人之和,努力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虽然确定了工作思路,但王萍一点也不敢懈怠:“有时连做梦都还想着第二天如何与当事人沟通协调。”

  王萍和李欣法官奔波忙碌,不懈推动各方和解,工作虽然艰难,但总算初见成效:业主方、施工方终于认同了法院提出的自行结算方案,同意坐下来清理账目,农民工也看到讨薪的希望,情绪稳定下来……

  通过积极“穿针引线”,各方当事人用近三个月的时间认真对账、反复磋商,终于对二期目工程总款作出结算确认,这起涉及二期工程款的“主案”也很快就得到了解决。在此基础上,法官又针对每起案件具体情况分类施策,一一确定化解方案:

  对于福建C公司作为债权人,已经作出生效判决的593万元一期工程款,上海B公司承诺在一个月内付清,并对其起诉C公司的二期工程款案件撤回起诉,此后款项如期支付;对于上海B公司外欠两家建筑公司消防、门窗工程款纠纷,诉前引导两家建筑公司与A、B、C公司签订债权转让协议,A公司通过以房抵债方式支付两家建筑公司570万元欠款,并完成了选房程序;10个班组、200多名农民工的欠薪问题,也随着工程款的逐步支付到位,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农民工们陆续拿到了血汗钱!

  至此,一案结多案消,系列案件得到圆满化解,效果良好:公司节省了110万元的司法鉴定费和近百万元的律师费、诉讼费、执行费等费用;一场极有可能成为“马拉松”拉锯战式的复杂诉讼,获得审理“加速度”,迅速定分止争;即将进入诉讼程序的两起工程分包欠款纠纷,200多名农民工的讨薪纠纷,在诉讼前端就得到妥善解决,实实在在减轻了当事人的讼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