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屏南法院申报案例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

  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30日电(韩敏)近日,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发布会在华东政法大学举行隆重举行,对获评的30个精品案例、70个优秀案例进行表彰。屏南法院“法院‘司法夜调’,点亮服务群众‘便民灯’”获评优秀案例。

  为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贯彻落实司法为民、司法便民的理念,减少当事人诉累,针对山区交通不便,群众白天忙于工作没有精力和时间或身处异地无法集中调解,导致调解意愿降低,而夜晚较为空闲的现实情况,屏南法院主动转变司法作风、靠前服务,精准对接群众司法需求,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灵活采取司法夜调、法官轮值等多种形式化解纠纷,既方便当事人诉讼,又妥善解决了纠纷,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司法为民情怀。

  该项机制推行以来,先后被《八闽快讯》以题为《屏南县三个贴近点亮“司法夜调”便民灯》推介,在全市机关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中获得二等奖。《中国改革报》《福建日报》《福建法治报》《闽东日报》、法治网、宁德电视台等中央、省、市报刊媒体予以报道推介。

  ——机制先行,推出诉前调解新模式

  出台《“优化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程序”实施细则(试行)》《屏南县人民法院 屏南县司法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诉调对接合作的框架协议》,加强调解与诉讼有效衔接,实行“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纠纷解决机制,强化作出调解协议与申请司法确认的程序保障。为使“司法夜调”机制走深走实,出台《屏南县人民法院司法夜调轮值制度(试行)》,制作夜间调解流程图,细化轮值制度安排,明确适用范围,规范调解程序。牵头制定出台《屏南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工作细则》,推动诉源治理提级换挡,形成了一系列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搭建平台,建立司法夜调新载体

  2021年8月,在县城繁华地段成立诉非联动中心暨普惠金融纠纷司法协同调处中心,将“司法夜调”机制与诉源治理深度融合,将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金融借贷、合同纠纷、家事纠纷等纳入调解范围,探索建立高效的小额纠纷解决机制,努力将矛盾纠纷解于萌芽、止于未发。成立诉非联动中心龙潭工作室、“普惠金融+文创”司法协同调处龙潭工作室,延伸调解“触角”,推动古村活化保护开发,赋能屏南乡村振兴。在县委领导下,2023年6月19日,依托屏南法院诉非联动中心,揭牌成立屏南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该中心整合协调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各方力量“把脉”联调,做到矛盾纠纷化解力量合力化,实现矛盾纠纷预警、分流、化解、调解、司法确认、进展跟踪、结果反馈、指导督办等事项办理,推进工作布局由“一域”向“全域”转变,解纷主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衔接机制由“松散”向“紧密”转变,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改善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时“来回跑”“多头跑”的状况,从源头上减少纠纷增量,不断降低万人成讼率。

  ——多元联动,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

  强化沟通协调,召开屏南县诉调对接工作推进会,积极与司法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接,签订诉非联动框架性协议,整合诉讼服务、纠纷调解、司法确认、诉调对接等环节,为当事人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式。召开屏南县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暨“宁人息事”无讼创建工作推进会,部署开展矛盾纠纷调处暨“宁人息事”无讼创建工作,充分调动各方工作积极性,切实提升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质量、效率和效果。提升夜间调解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持续深化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应用,配备远程终端设备,为特邀调解员、当事人提供联系法官释法析理、证据交换、多方远程视频调解等在线服务,实现互联互动。

  ——整合资源,激发调解解纷新动能

  整合现有审判资源,由法官、法官助理开展“司法夜调法官轮值”。深挖内部潜力,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调整调解方法,引导当事人理性表达诉求、换位思考,多从对方角度考虑,最大限度地让当事人放下戒备与对抗,为矛盾纠纷化解营造一个充满温情的司法环境。同时,依托屏南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形成适合屏南实际的诉源治理新模式。调处中心日常工作由1名特聘调解员,8名特邀调解员和若干名调解联络员完成,特聘调解员由县政府聘请具有专业法律知识、丰富调解经验的公、检、法、司退休干部担任,具体负责纠纷分流、指导、协调对接、化解;特邀调解员由县法院选定,具体负责县法院诉非联动中心移送的涉诉纠纷与调处中心接收的非诉纠纷的化解工作;调解联络员由各相关职能部门或组织指定,负责与调处中心工作对接,接受、反馈相关信息,并按要求参与调解。依托调处中心各方担责尽责,坚持“特聘”“特邀”相结合,激发调解解纷新动能,实现共建共治。

  ——加大宣传,助力社会治理新氛围

  线下发力,在调解室放置法治宣传单等,方便当事人就地学习法律知识,了解便民举措;常态化开展“典”亮屏南民法典夜间普法系列宣传活动,接受相关法律咨询,回应群众诉求,用查微末的“慧眼”和除隐患的“苦心”,引导群众树牢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官+半月谈”普法宣传活动,以提高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履职能力、提升行政机关执法水平、构建平安校园三个领域开展普法宣讲。线上赋能,用“互联网+”模式开展线上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等方式,引导当事人及时高效参与调解、解决问题,通过系统融合、平台对接、数据汇集等方式实现大数据集成,有效破解因各种原因无法集中进行调解的困局。同时,发挥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作用,及时推送、发布“司法夜调”机制相关内容,线上线下全方位助力基层矛盾纠纷化解。

  “司法夜调”模式开展以来,有效增进了群众对司法的理解与信任,让法治建设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先后共调解成功612件,调解总金额2794.77万元,其中当场履行391件,金额合计1199.21余万元。提供法律咨询2100人次,判后释疑270件次,累计发放各类法治宣传资料2300余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