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业界人士称,发展华侨金融服务是推动新型全球化的新路

  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9日电 (杨伏山 王小睿)厦门国际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晓健9日受邀在北京举办的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发布研究报告称,发展华侨金融是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和经济全球化遇阻背景下,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新型全球化的一条新路。

  厦门国际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晓健受邀发布研究报告。 厦门国际银行 供图
厦门国际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晓健受邀发布研究报告。 厦门国际银行 供图

  厦门国际银行当天介绍说,王晓健应邀在“金融街发布”环节正式发布《华侨金融发展研究报告》,就新时代发展华侨金融提出业界观点。

  在他看来,发展华侨金融是进一步促进中国和侨胞住在国互联互通,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需要;是新时代服务外资引进,进一步畅通内外循环,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有助于提高中国全球金融服务能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助力建设金融强国。

  他也指出,发展华侨金融要求建立与跨境金融业务发展相匹配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对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王晓健认为,在新时代、新格局下,华侨金融发展迫切需要国家相关部门提供更多政策和法律法规保障,并在监管层面给予更多个性化、差异化的支持,从而促使华侨金融在构建中国主导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中发挥更大作用,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和新型全球化发展。

  对此,王晓健建言,将华侨金融发展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和共建“一带一路”总体布局,从顶层设计上提升华侨金融的定位;其次,给予华侨金融差异化的政策支持和监管定位,对相关机构在牌照、资金、数据、获客、担保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倾斜。

  第三,鼓励华侨特色鲜明的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机构布局,更好地满足华侨金融客户的需求。

  第四,加强银企协同,促进涉侨政策和金融服务的衔接配合,鼓励银行机构探索更多国际合作,全方位做好涉侨服务,引进更多外资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

  第五,进一步完善跨境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以华侨金融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第六,鼓励华侨特色鲜明的金融机构立足自身优势,持续打造和完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华侨金融服务标准和样本,在华侨金融全球发展战略、组织保障机制、特色业务模式、风险防控体系、ESG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

  厦门国际银行是中国第一家侨资背景的中外合资银行,成立时的外方股东为东南亚爱国华侨李文光先生。其附属机构澳门国际银行也是由李文光先生于1974年在澳门创办;另一家附属机构集友银行由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于1943年倡办。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末,厦门国际银行华侨金融业务规模突破千亿大关,为超7万侨胞侨企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