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志合越山海 聚力共前行 沪明两地全力推进对口合作提质增效

  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8日电(吴文凯)“哪怕万水千山,只要心与心相聚……”10月25日,沪明两地联袂打造的原创音乐剧《幸福的烟火》作为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展演节目,在上海虹桥艺术中心演出。剧中平凡的烟火气息和浓浓的沪明情谊,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自去年5月上海市与三明市建立对口合作关系以来,双方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双向奔赴、同向而行,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互访交流日益密切,资源要素流通顺畅,产业项目、文旅合作、乡村振兴、人才交流等领域对口合作持续深化。

  从黄浦江边到沙溪河畔,对口合作如一条纽带,将上海与三明彼此相牵、紧密相连,结出累累硕果。

  建机制,高位谋划推进

  上海与三明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从革命战争年代到三明“小三线”建设,从改革开放到进入新时代,沪明情谊源远流长。

  2022年3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大对三明等地振兴发展的支持力度,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样板。

  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确上海市与三明市建立对口合作关系,支持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紧随其后,沪明两地就建立工作机制、编制对口合作实施方案、重点领域专项合作等方面展开密切对接,确定了红色文化宣传、园区产业、文旅康养等10个重点合作领域。

  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沪明两地对口合作持续走深走实。上海市先后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上海市与福建省三明市、安徽省六安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福建省专门制定《关于支持沪明对口合作加快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上海市政府和福建省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市与三明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要求深入推进沪明对口合作,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携手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对口合作典范。

  两地互访交流愈加频繁。沪明两地分别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为主体,构建起“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3个层面的工作组织架构。探索建立了区县结对、部门合作、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推动合作常态化制度化。

  一年多来,沪明两地各级各部门持续开展全方位、多领域互访交流活动,在红色文化、文旅康养、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人才交流等多领域开展专项合作,互访交流日益密切。

  同发展,携手产业提升

  产业合作,互利共赢同向未来。

  10月26日,上海市工商联、三明市工商联在沪举行沪明经贸交流暨产业链供应链对接会,共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和产、供、销精准对接。

  将乐旭牧联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省沈郎油茶股份有限公司、三明市海斯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50多家特色产业链企业与上海裕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致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春秋旅游等70多家企业进行面对面深入交流对接,中能澳晟(三明)农牧发展公司、三明市海斯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50多家特色产业链企业与上海裕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致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春秋旅游等70多家企业进行面对面深入交流对接,中能澳晟(三明)农牧发展公司、三明福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与上海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产业对接合作是沪明对口合作的重中之重。走进位于明溪县的福建熙华医药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现场,工程车来回穿梭,工人们加紧主体厂房建设。福建熙华医药产业园总投资30亿元,是我省首个绿色原料药和高端制剂研发生产项目,由上海熙华药业有限公司与福建南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

  为全面深化产业合作,三明建立沪明对口合作项目管理平台,合力推动上海墨砾新材料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前驱体项目,上海纬景储能锌铁液流电池生产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目前,各方正全力以赴,做好项目用地等服务保障,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人才互通,干事创业结伴而行。2022年底,明溪县在上海闵行区金领谷科技产业园打造明溪县“上海人才飞地”,借助“人才飞地”优势,南方制药和上海博悦已开展10多个高端原料药品种CMO(合同生产组织)业务合作。三明市发挥上海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优势,在上海建立氟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人才飞地”,设立三明上海商会等8家人才驿站,并组织赴上海开展“揭榜挂帅”赶集日活动、选派104名干部人才赴上海挂职等,进一步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依托三元区,三明与上海科技交流中心合作成立了沪明创新研究院,福建翔丰华等三明企业已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今年9月在沪举办以“沪明科技成果对接”为主题的科技成果路演活动,现场达成合作意向6项。

  促民生,擦亮幸福底色

  泰宁大金湖旁,泰宁锦江国际度假酒店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施工车辆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文旅康养合作持续深化。当前,在三明市各知名景点处,时不时可听见亲切的吴侬软语。沪明两地健全常态化客源互送机制,持续开展“同话沪明情、四季游三明”主题营销活动,举办沪明非遗美食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开行泰宁至上海直达动车,1至10月,接待上海市场游客超55万人次,上海成为三明第一大省外游客市场。

  两地红色文化对口合作异彩纷呈。首创红色文化宣传领域对口合作“七联”工作机制,先后举办沪明两地红色文化传承主题展、2023上海书展三明分会场、“上海媒体三明行”集中采访等活动,纪录片《沪明往事》获beat365官方网站奖二等奖,音乐剧《幸福的烟火》在上海虹桥艺术中心演出。

  文化交流合作阔步前行的同时,教育和医疗也稳步推进。今年2月,沪明人才交流合作签约暨上海名医“师带徒”三明对接活动举行;今年9月,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三明中学正式在三明生态新城开学……目前,三明市已有83所学校与上海建立了“一对一”结对关系,互访交流学习485批次,17所医院建立对口合作关系,上海瑞金医院与我市在“六病共管”等领域开展合作,百余名上海知名专家来明开展义诊活动,服务老区苏区人民。

  豆腐皮、黄椒酱、松针鸡蛋、大田美人茶……近日,福建三明永安特色农产品馆、大田特色农产品馆,先后在三林镇浦乐汇高青店、陆家嘴街道浦商菜市场福山店正式开业,建立起三明农特产品直通浦东销售的通道。

  对口合作下,乡村振兴见实效。三明市积极组织参加第六届上海国际农产品博览会等,“绿都明品”260多款农产品在沪推介,400多款优质农特产品进入上海25家农特产品销售平台,进一步丰富上海市民“菜篮子”。以“农”为媒,双向赋能,三明各地积极引进旱稻、茄子、西红花等上海农业新品种,上海“种子”在三明“开花结果”。沙县小吃亮相上海市机关美食节并常驻上海市机关食堂、入驻高校食堂,三明名特优产品展销会暨沙县小吃华夏行(上海站)、大田美人茶开茶节等活动在上海成功举办……

  志合越山海,聚力共前行。新时代的沪明对口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双向赋能、双向奔赴,更加动人的沪明故事正在激情续写。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