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厦门工学院师生赴南平政和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实践队员在澄源出发。
实践队员在澄源出发。

  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16日电(雷雨)近日,厦门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一队师生奔赴南平政和澄源乡,以“走进传统村落,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聚焦“绿色宝地、红色高地、文旅胜地,创业福地”的澄源乡村建设与发展,开展学习、走访、调研以及理论宣讲等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用镜头记录传统村落新变化,探索乡村振兴新引擎,用青年声音传播乡村振兴故事。

理论宣讲轻骑兵在场馆内录制微课。
理论宣讲轻骑兵在场馆内录制微课。

  实践队员们踏入风景如画的“四地”澄源,走访了澄源、新康、黄岭、前村等特色村庄,充分感受到了澄源乡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结合各村亮点,以点串成链,绘就了一幅山水相映、富村宜居的乡村振兴图景。

实践队员与村民交流。
实践队员与村民交流。

  在实地调研中,队员们从乡村生态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的实景看到澄源乡村的发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体悟到乡村振兴既要塑性也要铸魂,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夯实乡村振兴的根基。在黄岭村与前村村,实践队员们和村民亲切交流,用笔记录村民讲述的乡村生活的变化,用镜头映刻乡村振兴的村民幸福图景。在乡村主导产业的调研中,实践队员深入二五区茶企、巨峰农产品合作社、新康村两岸乡创乡建IP馆、政和白茶非遗传习所、黄岭村的柳杉红酒厂等场所,学习了解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状况,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如何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员任曌阳说:“为了摆脱贫困,大山里的人们不曾停下脚步。以前,他们用辛勤和汗水走出了一条茶盐古道,现在,他们用智慧和毅力发展乡村产业带动全村提质增收。”

实践队员在云根书院和游客互动。
实践队员在云根书院和游客互动。

  实践过程中,理论宣讲轻骑兵还结合自己的见闻,组织录制了四堂青年云课堂。在中共寿政庆中心县委历史陈列馆,周楷清同学以《讲好文物故事,传承红色精神》为题,讲述从“血色新康”到“红色新康”的红色精神传承故事;王中甲同学以《弘扬新康精神,铸魂乡村振兴》为题,以新康村发展建设为例,从大学生视角解读新康精神如何为乡村振兴铸魂赋能。在政和云根书院,宋瑶同学以《弘扬朱子孝道,传承中华美德》为题,讲述朱熹学孝、识孝、研孝的故事,倡导大家传承中华美德,打造新时代的孝亲敬老文化。任曌阳同学以《以时代精神激活朱子文化》为题,挖掘朱熹笔下的诗词佳句,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诠释,倡导广大青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朱子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新起来,用起来。

师生在前村村廊桥前合影留念。
师生在前村村廊桥前合影留念。

  厦门工学院秉承“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长期坚持开展社会实践提升育人实效。此次南平政和暑期社会实践走进传统村落,既调研乡村振兴,又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将青春的绚丽之花绽放在乡土中国的最深处,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