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又美又飒 给火车探伤的女“汗”子

  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15日电(车驰 郑金 黄伟涵)7月11日8时15分,还未到达正午时分,持续的高温闷热天气,就让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机务段检修库里的温度达到39℃,女探伤工刘恋与徐欢戴着安全帽和口罩,手持仪器,俯身弯腰在台架前,正在给火车部件做探伤。

  图为检修工人在内燃中修库忙碌作业。郑金摄
图为检修工人在内燃中修库忙碌作业。郑金摄

  火车在行驶中部件会发生自然磨损,需进入被称为“火车4S店”的检修车间,经过拆解、煮洗、探伤等“养护”后重组投入使用,其中探伤是排查火车部件隐患的重要环节。火车上需探伤的大中小型部件有近千个,探伤工根据火车部件材质、大小和位置的不同,采用磁粉、超声波、涡流或渗透探伤,来无损检测肉眼发现不到的隐患。

  图为徐欢(左)和刘恋使用磁粉探伤仪检测机车零部件。车驰摄
图为徐欢(左)和刘恋使用磁粉探伤仪检测机车零部件。车驰摄

  “95后”湖南辣妹子刘恋和“80后”北方姑娘徐欢先用铁铲等工具清理部件上的铁锈、油污等附着物,再用毛刷涂上白色的滑石粉,接着双手分别拿起黄色的洒粉器和重约10斤的磁粉探伤仪。“磁粉探伤适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如果部件存在缺陷,黑色的磁粉就会聚集在上面。”刘恋边说,左手边移动探伤仪,右手抖动洒粉器,双眼盯着部件表面观察磁粉的状态。

  图为探伤工左手拿磁粉探伤仪在部件表面移动,右手同步抖动洒粉器。车驰摄
图为探伤工左手拿磁粉探伤仪在部件表面移动,右手同步抖动洒粉器。车驰摄

  为了避免磁粉流动误差影响探测准度和粉尘进入鼻腔,闷热的环境下,探伤作业区不能使用风扇降温,探伤工还得一直戴着口罩,短时间下来,汗水顺着脸颊和头发滑落湿透她们的衣背。“原来是齐刘海,干活时头发总被安全帽压着,尤其夏天‘汗糟糟’的,过后很难梳理平顺。”刘恋介绍,因为工作特性,她把刘海留长扎起来了。

  图为汗水湿透衣背,探伤工们耐着高温细查隐患。车驰摄
图为汗水湿透衣背,探伤工们耐着高温细查隐患。车驰摄

  火车上的部件形状各异,遇到火车车钩、尾框等重约百斤的大型部件,两人要合力翻动。为保证部件的各个位置和犄角处不漏探,她们还要不断调整探伤角度,探伤时保持着勾头、弯腰和举仪器的动作,炎热的夏季,她们接受着眼力、耐力和体力的“烤”验。“探伤是个精细活,观察要细,判断要准。”刘恋边擦汗边说。

  图为探伤工刘恋(左)和徐欢发现疑似裂纹后共同复查确认。车驰摄
图为探伤工刘恋(左)和徐欢发现疑似裂纹后共同复查确认。车驰摄

  在完成50余个火车零部件的磁粉探伤后,刘恋和徐欢一口气喝下近500毫升的水,来到停放着6对车轮的超声波探伤作业区。“超声波可以透入车轮深处,这个就像人体做‘B超’,最小能探测到车轮内部毫米单位的裂纹。” 只见徐欢和刘恋先在轮子上涂抹耦合剂,接着手持方寸大小的探头在轮对上边挪动,并观察着仪器上的波纹显示。

  图为探伤工刘恋(左)和徐欢使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机车轮对。车驰摄
图为探伤工刘恋(左)和徐欢使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机车轮对。车驰摄

  在有着半人高的车轮前,她们手持探头延着车轮的弧面不断变换探测位置,时而站姿时而蹲姿,在分别探测完3对车轮后,两人互换位置对车轮内部做复查。“轮芯处在车轮的内侧,部分位置探测空间狭小。”徐欢介绍,对于所处位置刁钻的导电性材料,要用带有伸缩杆的涡流探伤仪来检测。

  探伤工手持方寸大小的探头在轮对上移动。车驰摄
探伤工手持方寸大小的探头在轮对上移动。车驰摄

  由于手部肌肤与机油密切接触,夏季与汗水为伴,女探伤工们一天洗两次头,护手霜成为她们四季的常用品。今年以来,刘恋和徐欢共探伤火车部件1200余件,发现裂纹等隐患50余处。“裂纹是微小的,我们也是。虽然在旅客看不见的地方,但探伤过程多一份精细,旅客出行就多了一份舒适和安全。”徐欢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