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第三届国家治理现代化论坛举行 聚焦县域治理现代化

  中国网7月11日讯(记者 张艳玲)7月8日至9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主办,福建谷文昌干部学院承办的第三届国家治理现代化论坛在福建举行,论坛主题为“初心引领下的县域治理现代化”,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展开研讨。

  第三届国家治理现代化论坛现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供图
第三届国家治理现代化论坛现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供图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龚维斌,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邢善萍,福建省政协副主席、中共漳州市委书记张国旺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王满传主持论坛开幕式并作论坛总结,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金敏出席论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宋世明、李江涛和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刘大可主持专题演讲。

  龚维斌指出,举办第三届国家治理现代化论坛正当其时,意义重大。他强调,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是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县域治理现代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县级及以下基层政权建设明显加强,党长期执政的基础更加坚固;县域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县域治理能力大幅增强;县域经济治理成效显著,县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县域文化治理日趋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县域社会治理成绩令人瞩目,安定和谐又充满活力的基层社会全面形成;县域生态环境治理扎实有力,绿水青山净土的县域城乡新貌在全国呈现。党领导人民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和运用好这些经验。

  邢善萍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县域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福建省将持续夯实县域治理的基层基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健全城乡治理体系和乡村治理协同推进机制,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持续建强县域治理的骨干力量,注重选拔政治强、作风好、善治理的优秀基层干部,引导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持续强化县域治理的人才支撑,优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鼓励人才向县域和基层一线流动,为县域高质量发展和县域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张国旺指出,县域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必有之义。近年来,漳州市以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为抓手,发扬“漳州 110”和机关效能建设发源地的优势,创新建立“社区(乡村)110”“民生 110”,推行城乡网格治理“2+N”模式,积极探索“党建+社会治理”,县域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全市平安建设考评实现全省“六连优”,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续6年保持在 99%以上。漳州市将持续提升漳州县域治理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党领导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的历程与成就”“中国式现代化与县域治理现代化”“县域高质量发展与县域治理现代化”等议题发表演讲,从不同视角和维度对党领导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的历程和成就、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与县域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和任务、部分地区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探索、新征程上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和现实路径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提出不少新思路、新观点、新举措。与会人员表示,要立足国情,聚焦中国式县域治理现代化,深化理论研究,推进实践创新,形成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

  来自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有关党政部门的负责同志,共120余人参加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