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29日电(周雯 林丽铃)作为国务院首批沿海开放县份之一,连江县是全国水产大县,更是“海上福州”战略的重要落脚点。238公里绵长海岸线,赋予连江迷人的海滨气息。如何依托山海资源禀赋优势,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近年来,连江县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从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生产环境优化和乡村特色品牌挖掘等方面着手,以公益为弦,奏响山海沃野“振兴曲”。
党建赋能,持续优化生态环境
6月11日,福州市连江县两级法检联合开展增殖放流主题党日活动,约9.6万尾鱼苗在闽江口投奔入海,用于恢复鱼类资源。
近年来,连江县检察院在办理生态刑事案件中贯彻落实恢复性司法理念,因案施策,引导涉案当事人开展替代性生态修复。
同步对接各乡镇党委,建立相应主题的生态修复基地和示范点,实现惩治犯罪和生态修复双重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生态宜居乡村建设。
2023年,连江县检察院与琯头镇党委对接,正式在长门村建立了闽江口流域增殖放流示范点。
活动当日投放鱼苗的大部分经费来源,正是由涉海案件被告人出资,切实履行生态修复义务,替代性修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环境。
为提高公众保护海洋生态意识,该院联同连江县浦口镇党委,依托生态刑事案件当事人参与种植的380余亩红树林,在敖江入海口沿岸成立生态公益诉讼检察党建教育实践基地。
如今,基地红树林郁郁葱葱,游客往来如织,俨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难点治理,护航产业转型发展
连江山海相连,依托天然的地域环境特色,农业、渔业等生产业并行发展。
办案中,检察官发现农用物资废弃物污染防等问题,针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难点,通过多方磋商座谈的方式,推动建立覆盖全县22个乡镇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形成回收台账和专业化处理闭环,推动农业生产绿色转型。
沿海乡镇涉渔“三无”船舶存在安全隐患问题,该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召开公开听证会等方式,促成海防所、海渔、海警等部门通过“海上巡、登船查、岸上处”等方式,开展“封港清查”行动,依法处置、拆解违规船舶10余艘“三无”船舶,保障沿海乡镇生产安全和渔业秩序,筑牢海上生产安全防线。
近期,连江县检察院再次聚焦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改造工作,对农村饮用水集中供水、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理等工作开展监督,各职能单位对于水源地保护、污水管网改造等工作也正有序展开。
连江县检察院开展系列公益诉讼专项活动,助力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推动乡村产业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助力产业拔节生长。
文旅融合,推动乡村品牌打造
青砖黛瓦,曲径通幽。夏日阳光映衬下的古村,在树影斑驳下,更显活力。
连江县琯头镇长门村位于闽江入海口北岸,辖内保留了丰富的古民居和历史古迹,2023年3月正式获批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
2023年4月底,连江县琯头镇长门村“中国传统村落”检察保护示范点揭牌。
“检察保护示范点的设立,有效破解传统村落古建筑保护难题。”长门村驻村第一书记林飞自豪直言,检察机关为古村落保护注入法治力量。
近年来,连江县检察院将预防性公益诉讼理念融入办案实践,探索“无人机+大数据”模式,在上级检察院支持下,利用无人机巡航等新兴手段,开展协助公益诉讼调查取证活动,形成影像资料,推动乡村风貌保护。
2021年以来,连江县检察院已先后在黄岐镇古石村和琯头镇长门村设立公益诉讼检察保护示范点,协助职能部门挖掘村落特色,把生态文明保护和村落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相结合,修旧如旧,让村落品牌成为文旅经济繁荣发展的有力抓手。
同时,推动文旅局、住建局等职能单位积极开展古村落、古建筑的修缮及管护工作,因势利导,实现乡村的活态保护,让乡村特色能留下来,让乡村魅力能吸引人,让乡村品牌能走出去。如今,连江的古石村、三落厝等多处村落、古厝保护颇见成效,已是网红打卡点,成为市民假期休闲出行的好去处。
乡村振兴工作意义重大。连江县检察院将加强与职能单位、人大代表联系,寻找检察履职与助力乡村振兴与工作之间的契合点,勠力探索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机制新经验新做法,以高质量检察履职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