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29日电(雷朝良)“在这个见证两岸同根同源的古人类遗址上参加科技节活动,感觉很有意义。希望更多的台湾青年能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探索未来科技,共叙美好情谊。”台湾青年吴志鸿在第二届海峡两岸万寿岩科技节上表示。
6月28日,第二届海峡两岸万寿岩科技节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万寿岩遗址开幕。旨在进一步发挥万寿岩对台交流基地平台优势,有效推动海峡两岸科技交流、宗亲联谊、经贸合作、乡村融合,擦亮“万寿岩”品牌名片。

吴志鸿是三明学院的“80后”教师,主要科研方向是从事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的开发与整合等相关领域,于2019年入选福建省省级科技特派员。在三明生活了7年的他告诉记者,这里山清水秀,环境宜人,人们都很亲切,希望能够为两岸融合发展贡献自己的科技力量。
本次科技节活动内容丰富,截至7月中旬,主办方将举办海峡两岸万寿岩机器人大赛、无人机大赛、企业降本增效主题茶话会、开闽文化交流会等活动。
万寿岩遗址是福建省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它的发现使闽台两岸的史前渊源关系得到进一步证实,为研究早期人类活动、古气候和古环境提供了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考古文化价值。
2022年9月28日,三明市万寿岩遗址博物馆“洞天遗珍——万寿岩遗址出土文物展”走进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让广大师生身临其境,触摸文化遗迹。借助校馆深入交流合作,充分发挥高校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积极作用,构筑文博育人高地,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厦门大学档案馆馆长兼文博管理中心主任石慧霞说,这次文物展是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首次引进的临时展览,也是三明市万寿岩遗址博物馆第一次走出去的临时展览,收效甚广。双方将进一步精诚合作,计划于今年11月携手走进复旦大学,共同举办临时展览。
三元区委统战部部长伍英表示,希望通过此次科技节活动,让两岸同胞在交流中“走近走亲”,两岸科技创新进一步融合发展。为推动科技发展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