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16日电 作为国内首个全链条信用修复平台,泉州海丝金融法务区信用修复中心14日在泉州鲤城区挂牌成立。
据了解,信用修复中心由泉州市鲤城区主导建设,下设“一办、两机构”,即信用修复中心办公室和鲤城区金融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鲤城区人民法院金融纠纷调处中心。信用修复中心的创立旨在以“信用修复中心”为纽带,促进法院、司法行政、调解组织等各机构协同工作,积极推进金融领域诉前调解和司法诉讼的有机衔接,打造金融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样板,实现泉州海丝金融法务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司法推动、多方协作”的金融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
“信用修复中心将致力于打造创新金融贷后服务管理模式,维护互联网金融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激励失信企业和个人重塑自身信用体系,消除不良社会影响。”信用修复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心有五大创新:一是“调、诉、执、消”的信用修复全链条机制;二是建立多部门联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三是建设网上异议申诉系统;四是筹备建立金融贷后产业特殊群体救助机制;五是联合高等院校开展研讨实践的合作。“之后,信用修复中心将进一步优化行政、司法资源配置协同,建立健全专业高效、有机衔接、快捷便民、自愿公正的金融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致力于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矛盾纠纷治理的重要基地”。
近年来,以互联网金融为核心的普惠金融风起云涌,这些新兴业态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天量级别的小额贷款坏账。为此,鲤城区聚焦关键难点,致力创新模式,寻求解决途径,推动创建泉州海丝金融法务区-信用修复中心,创新金融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和小额不良贷款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用科技力量批量助推诉前化解,为破解普惠金融司法救济难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信用修复中心设在泉州海丝金融法务区内,由鲤城区主导建设,引入了鲤城区司法局、鲤城区法院和社会科技力量。金融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隶属鲤城区司法局,鲤城区法院配套设立了金融纠纷调处中心,社会科技力量为平台智能化处理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撑。
与传统模式相比,中心优势明显。“严格全流程合规把控、全链条贯穿融合,助力社会诚信履约。”该负责人介绍,一方面,以国企服务为纽带,联动金融机构、调解组织、司法部门,坚持依法指导监督、严格审查把关、国企规范运营,建立了规范的案件准入审查、多元纠纷化解、司法确认、信息安全等机制,确保各项业务合法有效管理,实现全流程合规把控;另一方面,创新小额金融不良债权处置模式,通过人民调解粗筛、法院诉前化解细筛、部分诉讼和强制执行等漏斗型组合方案,由易到难批量处置债权纠纷案件,实现“调、诉、执、消”信用修复全链条。
同时,中心运行有助于实现诚信履约、社会共治。转换思路,给有履行意愿、履行能力的当事人自新的机会,变负面评价、严厉打击为宽严相济、帮扶救助,使司法案件在保持强制力、威慑力的同时,更具温情,体现司法对社会关系的修复;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推出一系列更加务实的举措,推行分类评估、量化评价、精准管理等,形成信用体系联合建设工作格局。
在现有法律框架内,为解决跨区域不良贷款的有效司法救济难题,信用修复中心还通过特别的招商引资政策安排,吸引持牌金融机构在泉州设立关联机构或落地服务器,将普惠金融平台,或将业务出口、不良处置专门机构落户泉州。
据了解,信用修复中心试运行以来,累计处置金额超过4.8亿,案件量1.75万,成功沟通2338人,化解成功944人,化解成功率5.37%。相较于社会现有的模式,所需劳动力减半,成功率为传统模式的4倍,优势明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