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4月13日电(林敏)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举办在即,4月10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组委会秘书处在福州举办“看见数字中国”——数字中国建设成果转化媒体探营活动启动仪式,4月10日-12日聚集全国主流媒体,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探寻数字化实践案例,捕捉高质量发展脉搏,见证数字中国建设新成果。

本次媒体探营活动由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组委会秘书处主办,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支持。
活动期间将走访国网福建双创中心、兴业银行、平潭智能交通项目、古田县食用菌菇棚“光伏+”项目基地、天天源产线“银耳产业链”、古田翠屏湖生态保护项目、华为(厦门)开发者创新应用中心、咪咕元宇宙总部等地。
据悉,探访案例紧扣数字中国“2522”框架,围绕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社会与文化、数字生态展开,展示“数智福建”成果转化的落地情况和真实场景。
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本次探访活动主要围绕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政府赋能城市大脑、数字社会与文化、数字包容与生态发展等内容方向,展现华为稳固数字技术根基,全面支持数字中国高质量发展。
智能巡检业务工作——福建电力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
随着国网电力机巡业务的快速发展,对AI平台的自动识别的需求日益蓬勃,福建省公司现有人工智能平台对巡检场景的缺陷识别类型不足、识别率不高,无法满足需求,需要人工进行识别,不仅效率低,极大的浪费了人力资源。
当前,国家电网公司正在积极升级设备运维模式,从传统人工运维向智能运维发展,各网省公司构建电网巡检协同立体化、数字化运检模式,全面提高巡检效益、效率和质量,大幅度降低运维成本,推进智能巡检业务工作开展。

在国网福建双创中心,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有关工作人员表示,研究院与华为开展无人机巡检图像智能识别辅助服务,应用行业先进算法,提供标准化的缺陷圈图和规范化报告,开展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缺陷识别模型运维升级和评价服务。产生的社会价值是提高电网安全性、促进技术创新、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电力服务水平。
福建首个智能交通项目——平潭智能交通体系
记者在平潭智慧交通建设项目基地了解到,在智慧交通领域,平潭综合实验区公安局依托“华为云大数据”现代信息化技术,建成以交警支队指挥中心、交通诱导系统、停车诱导系统为“四肢”,以智能交通前端系统、互联网数据为“路网感知神经”,以集交通态势综合监管、智能交通信号优化、智能交通管控、大数据分析研判等功能为主的核心交管应用为“城市交管大脑”的平潭智能交通体系。
福建首个智能交通项目,具有强标杆作用,推广价值高以AI技术精细优化信控配时,保障交通出行畅通、态势监控精确出警确保出行安全、大数据研判化被动为主动。
古田菇棚“光伏+”模式 推动福建绿色经济发展
近年来,古田县委召开专题会议,积极探索食用菌菇棚“光伏+”改造工作,并最终落地古田县食用菌菇棚光伏+现代化农业提升项目。

古田素有“华侨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之称,近年来推进食用菌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打造菇棚“光伏+”示范基地,是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强链壮链”的一个缩影。
在古田食用菌菇“光伏+”样板基地上,技术人员介绍说,提升改造后的菇棚更方便菇农生产种植,产量与传统菇棚相比提高10%,光伏发电更是全年无休,延伸了菇棚的产出效益。

据了解,古田县委联合福建源发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和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选择了光伏+技术,改造传统菇棚的同时,实现“菇光互补”,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清洁发电,实现绿色发展。据悉,该项目采用了华为新一代1500V智能组串式光伏系统,具备简单、高效、智能、友好等优势。
古田县委副书记郑圭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古田县正深化食用菌“数字大脑”建设,将为食用菌产业提供全面的数字化服务,包括助产、助销、溯源、供应链金融等功能。同时,它们还将为古田食用菌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从而帮助菇农、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增效益,增强产业公信力、竞争力。
全国首个开发者创新应用中心(鸿蒙技术路线)
在厦门华为(厦门)开发者创新应用中心现场,随行人员还体验了华为在全国落的首个鸿蒙展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展厅覆盖智能交通、运动健康、教育、医疗、家居、工业等全生态智能场景体验。从人的衣、食、住、行等一站式生活轨迹全面展示了鸿蒙在生活方面带来的改变,成为了厦门城市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成果展示的对外窗口。(完)